我国基础产品(服务)行业的垄断由于既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又带有行政垄断的色彩,因此其危害也尤为严重。
首先,这些基础产品(服务)行业在谋取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的集团利益时,直接侵害了一般公众和其他行业、部门、企业等利益主体的利益,并直接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由于这些行业都是公民和企业的基础性消费行业,其价格居高不下,势必导致公民其他消费支出的减少,影响了社会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我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双重的结构性失调。
其次,基础产品(服务)行业的垄断导致了社会有效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像邮政,由于垄断造成的内部运作的腐败低效,多年来一直把亏损通过提高服务价格的办法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导致市场逐年萎缩,庞大的邮政网络处于低效率运转的半闲置状态。
第三,垄断行业的腐败低效。比如公路运输难与铁路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路运输中的腐败低效,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高速公路已经建成10000多公里,但由于公路上关卡林立,收费高昂,公路运输的竞争力大大削弱。
第四,这些基础产品(服务)行业的垄断也导致了垄断行业本身的市场萎缩。如邮政,短短三四年间平信邮资从8分钱上涨到8毛钱,涨了10倍,其他服务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结果亏损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从每年亏损47亿元上升到154亿元,是原亏损额的三倍。
第五,这些垄断行业既是公民的基础消费行业,有些还是公民的“命脉消费”行业,如教育、医疗等,这些行业垄断价格已严重超出百姓的承受能力,但又是无法替代的必要消费。这就迫使老百姓省吃俭用以应付将来可能需要的这方面的消费。银行储蓄就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进而使社会购买力水平增长缓慢。可以说,基础产品(服务)行业的垄断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最后,电力、运输、电信等行业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品(服务)行业,垄断在这些行业造成的低效率必然向其下游产业传递。在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垄断将削弱了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厂商数量众多、互不依存、产品存在差异、进出市场容易以及可以形成产品集团。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均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产品差异使得厂商之间存在竞争可能性。同时,行业内的厂商可以形成多个产品集团,这些团体内部产品差异较小
反垄断机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程序。首先介绍了调查的启动,包括反垄断执法机构和私人主体都有权启动调查,并对举报的保密措施进行了说明。接着详述了调查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进入场所检查、询问有关人员、查阅复制资料、查扣证据和查询经营者账
《反价格垄断规定》中的价格垄断行为定义及其相关规定。价格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价格垄断协议、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使用价格手段排除限制竞争等。还讨论了价格垄断的危害,如导致资源配置失真、损害消费者权益并减少社会福利等。同时,对协同行为的认定及行业协
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及其适用范围,包括价格垄断行为的定义和类型,特殊行业的经营者责任,以及禁止的价格垄断协议等。同时强调了行业协会不得从事排除、限制价格竞争的行为,并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从事价格垄断行为。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