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人员罗某、刘某、高某、余某等人以发展下线为目的将受害人徐某某骗至J城,6月26日上午,徐某某来到J城某工业园区门口,感觉受骗,即准备迅速返乡。余某伙同另外两名传销人员追来,欲强行将徐某某带至传销窝点参加非法传销组织,徐某某奋力反抗,逃至某工业园区门卫处并拨打110报警,余某等人逃离。同日下午,徐某某买了火车票准备乘火车返乡。传销人员罗某伙同高某、余某等7人到J城车站二站台,对准备乘车返乡的徐某某以威胁、辱骂及以拳打脚踢、捂嘴等手段将徐某某强行往车站外拖拽,徐某某拼命反抗,并高呼救命。在这过程中,高某将被害人携带一背包抢走,价值人民币225元。刘某等人将徐某某强行拖至车站一侧围墙外,准备将徐某某带回其传销窝点时,被车站值勤民警发现,当场将刘某等人抓获,并解救了被害人,追回背包,其余被告人随后也相继被抓获。
本文认为,应当定非法拘禁罪。因为被告人罗某等人采取拳打脚踢的手段强行将准备乘车的被害人从站内带至站外,符合非法拘禁罪的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情形,所以应当定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罪的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非法地使他人的身体被强制性地约束在一定的有限空间内,使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身体脱离该空间范围。具体而言,非法拘禁必须具备这样的几个特征:
(一)拘禁行为具有强制性。即违背他人的意志、强行使他人处于被管束之下。本案中罗某等人将在站台内侯车的被害人强行带离站台,即违背了被害人的意愿。
(二)拘禁行为具有非法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无权拘禁他人的一般公民以非法手段拘禁他人,使他人失去人身自由;二是有权拘禁的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违反法定程程序或条件,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本案中被告人的行为即属于第一种情形。
(三)拘禁行为具有多样性。即剥夺人身自由的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是以暴力、胁迫方法拘禁他人,还可以欺诈方法拘禁他人。本案中罗某等人即是用暴力的方法剥夺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
(四)拘禁行为具有持续性。由于本罪是继续犯,即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和使他人失去人身自由的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地不间断状态,时间持续的长短原则上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影响量刑。但时间过短、瞬间性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则难以成立本罪。本案中,对于罗某等人将准备乘车的被害人从二站台带至车站一侧围墙外的行为是否具有持续性,是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被告人罗某等人采取拳打脚踢等手段强行将被害人徐某从二站台带至车站一侧围墙外,至使被害人不能按时乘车,该行为已经达到了剥夺人身自由的程度,而且也持续了一定的时间。虽然同一些比较典型的非法拘禁行为比如说监禁、扣押、拘留相比,在持续的时间上可能显得较短,但是也达到了非法拘禁行为要求的持续性,同瞬间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相比,明显时间上要长。所以对罗某等人的行为认定为非法拘禁罪应该没有任何异议。
有奖销售的含义和本质,指出有奖销售是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服务时给予购买者额外奖励的行为,目的是促进商品销售。有奖销售的本质在于销售而非有奖,违反本质的行为应受法律禁止。此外,文章介绍了有奖销售的分类,包括附赠式和抽奖式有奖销售。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虚假宣传是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发布虚假广告,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准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分别需要承担不同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承担民事责任等。若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无法提供广告主真实信息,则需
消费者在商场因虚假宣传购买产品遭受损失后的索赔问题。消费者需保存相关证据,先与商场协商,如无法达成一致可投诉或诉讼。法律规定了虚假宣传的处罚和赔偿标准,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误导消费者。发布虚假广告将面临严厉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假借民间借贷的名义,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且通过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构成犯罪。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非法讨债引发的案件与“套路贷”案件的区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