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实体是指违反法律并具有法律责任的行为。只有存在违法行为,才会有相应的法律责任。责任是对违法行为的责难。在无法确定是否存在违法认识可能性的情况下,不能对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且违法的行为的人进行法律责难,因此也无法确定行为人的责任。换句话说,对于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被法律禁止的人来说,在法律上无法要求其停止行为,也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这就是缺乏违法认识可能性的责任阻却事由。
行为人通过自身能力的发挥,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刑法所禁止的,就具备违法认识可能性;如果无法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被刑法所禁止的,就没有违法认识可能性。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投资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涉嫌非法集资犯罪。以下情况可能导致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违法认识可能性:
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将资金存放在这些公司中。
相关职能部门向这些公司颁发奖状、先进等证书。
主要媒体刊登这些公司年审合格等公告,甚至进行宣传。
政府和司法机关的某些工作人员或领导与这些公司的领导层人员有密切的交往。
权威部门、权威人员和媒体等因素的介入,加上相关监管职能部门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的疏忽,导致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公司能够长期正常运营,最终使法律知识相对薄弱的人难以意识到自己从事的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
在从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年纪稍大、文化知识薄弱的妇女或男士。这些人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投入其中,包括单位发放的工资和佣金等。更有甚者,他们还会拉拢自己的兄弟姐妹投资,结果却一无所获。
相关职能部门应有很大机会查出相关公司是否涉嫌非法集资,但基本上都是等到相关公司崩盘、无法挽回的时候才采取行动,这无疑是玩忽职守。因此,我认为不能在事情发生后像找替罪羊一样,将所有罪过推给从业人员,以安抚客户、维护稳定为目的。司法机关应从违法认识可能性的角度,为部分人减轻罪责。
公务员组织传销犯罪的管辖问题。依据我国法律,公务员组织传销犯罪属于普通刑事案件,由犯罪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负责侦查。而职务犯罪如贪污贿赂等则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则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非法集资投资款项追回的几率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涉及非法集资活动,投资者追回资金的过程极其艰难,多数罪犯会迅速挥霍非法集资款项,无法返还给受害者。对于借亲朋好友的钱,不属于非法集资,而是个人小经济往来。若涉及非法集资8千万,行为人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
外籍投资人士或外资企业涉嫌非法集资罪的判决问题。法院会根据非法集资的规模、涉及人员、社会影响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如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清,法院会依法作出无罪判决,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法院会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进
老年公寓涉嫌非法集资的问题及相关法律责任。针对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节和目的判断。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非法集资,单位及个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非法集资的金额也是决定刑事责任的重要因素。总之,遇到此类问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