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浅析不正当竞争的新形式及防范

浅析不正当竞争的新形式及防范

时间:2020-05-25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339

所谓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违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目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复杂多样,规模上逐步升级,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已成为严重破坏公平竞争、导致市场运转不畅、损害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大社会公害。准确辨认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几种新的表现形式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我国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正当行为主要列举了十一类,据其特征,我们可将其分为:假冒行为;行业垄断行为;行政垄断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低于成本的倾销行为;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强行交易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低毁行为;串通投标行为。除以上列举的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之外,目前有的生产经营者及相关部门为规避法律风险,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方式更加隐蔽,市场上出现了以下几类新的不正当竞争形式:一是以评比、评论、知识推介形式包装的虚假宣传行为。如利用媒体广告进行质量、功能、效果指标对比,或由企业出资聘请专家”作咨询、访谈,以变相的形式吹嘘自己、打击对手。二是变相的地方保护行为。地方政府出台一些专门针对本地企业的让利政策,以隐蔽的形式对其保护,进而使外地企业知难而退。三是商业欺诈行为。即经营者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造成消费者和用户对其商品质量、价格及服务水准的误解。四是败坏对手商誉的行为。组织、煽动、资助消费者对竞争对手及其商品进行投诉,使事态扩大,通过败坏对手商誉,排挤、打击竞争对手。五是商业间谍行为。互为竞争对手的单位,一方在对手某项目进行中,派人以利诱等手段,从竞争对手处挖走项目关键人员,造成对手项目瘫痪;或诱使其出卖对方商业秘密,在对方项目基础上移花接木后投向市场,以拖垮竞争对手。上述五类行为,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原则,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侵害了其他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应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二、防止不正当竟争的对策不正当竞争给消费者、企业、行业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也给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带来了隐患。因此,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营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公平竞争环境已迫在眉睫。具体地,可从完善立法、强化执法、企业自律几方面人手。(一)政府方面应积极主动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市场经济环境政府方面在有效进行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完善立法,强化执法。人大和政府要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与此同时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概括法和例举法结合的形式表述,要有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性条款,以使不正当竞争的新形式都能囊括其中。更重要的是政府所属的行业管理部门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强化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充分显示立法和执法的严肃性。此外要加大宣传、普及法律的力度,提高全民法治意识。2、坚持综合治理方针,加大打击力度。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任何一项经济交易都不可能单方独立完成,无论是造假还是走私,都必须与相应的生产、销售部门发生关系,否则无法进人市场。所以,在治理经济环境时,要坚持综合治理方针,要对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而不能只抓某一环节。要加大对造假、走私的打击力度,使造假、走私分子面对暴利时不得不考虑高昂的成本代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现象。竞争在市场经济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消除消极后果,需要采取法律手段。中国于199月2日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企业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仍存在商业贿赂、制售假冒产品等不正

  •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二者虽在表面上看似存在冲突,但实际上追求的是相同的社会目标,即社会财富的增加。微软垄断案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在形成垄断中的作用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问题的思考。知识产权的取得意味着权利人取得了一种垄断地位,但当

  •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外资企业对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条款的关注和担忧。文章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拥有明显的知识产权优势,可能因此受到反垄断法的关注。但反垄断法并非针对外资企业或其知识产权垄断地位,而是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只要不妨碍竞争,就不会

  • 违反保密协议可以解除合同吗

    依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公司职工违反保密协议,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三类。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

  • 七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惩处方式是怎么样的
  • 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的区别详解
  •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种类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