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签订劳动合同 > 初次入职要注意什么

初次入职要注意什么

时间:2024-08-01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821
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到社会的新新人,对于很多事情都处于非常懵懂的状态,在这时候也会犯很多的错误,对很多的内容也会不懂,这时候需要提前注意才能够避免许多的问题,那么,初次入职要注意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有关介绍,你可以看一看。

初次入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一、学习《劳动合同法》

无论你的专业是什么,了解《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权利义务、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和解除等方面的规定非常重要。这样你既能及时要求雇主进行改正,也能预防潜在的问题。

二、诚实守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雇主应如实告知工作内容、条件、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和报酬等情况。同时,雇主也有权了解与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而你也应如实说明。在签约之前,你需要充分了解雇主,并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三、分清合同类型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2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类。合同类型直接影响你的合法权益,因此不能忽视合同性质的区别。

四、订立书面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然而,一些单位试图规避法律规定,不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一些应届生也可能因为面子问题只是简单地口头协议。这样一来,一旦发生劳动争议,解决起来就会非常困难。

五、拒绝不合法要求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条的规定,雇主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也不得要求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收取财物。因此,你需要注意拒绝交付保证金或身份证等不合法的要求。

六、检查必备条款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你需要审查以下9项必备条款: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劳动者姓名、住址和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的其他事项。这些条款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任何缺漏,就可能埋下劳动争议的隐患。

七、依法约定试用期

你需要注意《劳动合同法》第19条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并且只能约定一次。同时,根据第20条的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相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或约定工资的80%,也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八、仔细推敲合同

在签字之前,不仅要仔细推敲合同文本,还要仔细阅读岗位说明书、责任制、劳动纪律、工资支付规定、考核等规章制度。这些附件具有同样的法律约束力。如果发现表述不清的地方,应及时要求进行说明和修订。

九、不随意约定违约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5条的规定,除非是根据第22条的专项培训费用约定服务期或第23条的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否则不能约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十、妥善保管文本

在合同签订后,双方各自保留一份,并妥善保管。否则,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生劳动争议,就无法提供重要的证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倒闭时职工工资的法律规定

    公司倒闭时职工工资的法律规定和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法律规定需优先清偿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欠款将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公司倒闭财产清偿顺序也包括职工相关费用、破产人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

  • 离职的定义及分类

    离职的定义及分类,包括不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离职和会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离职两种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违约金和员工培训费的问题,指出如果单位提供的培训属于普及型入职培训,员工不需要支付违约金;若是专项培训则需支付培训费作为违约金。这些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

  •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书

    申诉人XX因劳动争议向市XX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的情况。申诉人要求被诉人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垫付的社保费、非法赔偿金以及克扣和拖欠的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情况包括入职后未签劳动合同、公司未缴纳社保、非法解雇及工资拖欠等。

  • 工伤鉴定申请需要什么材料

    工伤鉴定申请所需的材料。劳动者在申请工伤鉴定时,需准备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工伤认定书、医疗证明、身份证明、照片及其他辅助材料。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及补全的材料。此外,根据具体情况,还需提供劳动合同、员工入职

  • 未婚怀孕辞退员工有补偿吗
  • 辞退经济补偿金算加班费吗
  • 没有签劳动合同有赔偿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