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出变更的要约
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应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并详细说明变更合同的理由、内容和条件,并要求对方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答复。
(2) 承诺
合同另一方接到变更请求后,应及时答复,并明确告知是否同意变更。
(3) 订立书面变更协议
当事人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就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应签订书面变更协议。协议应明确变更的具体内容,并由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劳动合同变更的基本要求是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同意强行变更劳动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如果造成劳动者损失,还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具体情形如下:
1、试用期内
2、当时的法律、行政法规发生变化,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应相应变更。
3、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后不能从事原工作。
4、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
5、发生不可抗力或其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如企业发生分立、合并、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转产转型、技术改造导致某些生产岗位消失等。
6、劳动合同双方在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后达成新的协议,变更原有的约定。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劳动合同中的聘任和解聘、加班费、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等问题。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解聘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区分于普通员工的合同。同时,需注意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的加班费问题,并在合同中解决。此外,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需增加保密
自动离职工资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需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并要有损失证据。其次,单位应履行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避免风险。最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非法克扣或拖延支付需担责。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
我国劳动法对于旷工处罚的规定。劳动者旷工当天的工资不会支付,并可能会受到罚款。旷工的认定包括未按用人单位规定提供劳动、没有正当理由缺勤以及未经同意擅自缺勤。企业为处理旷工问题需建立规范的考勤制度,采取科学合理的考勤方式,并遵循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