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第26条的规定,当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然而,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根据劳动部发[1994]481号文的规定,当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并且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根据劳动部发[1994]481号文的第十一条规定,经济补偿金和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如果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用人单位应按照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对于职工患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时不仅应按照《劳动法》第26条的规定办理,还应根据劳动部颁发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
对于某些患有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病)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情况下,经企业和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对于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职工,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如果被鉴定为一至四级,应要求其退出劳动岗位,办理退休或退职手续,终止劳动关系。
对于被鉴定为五到十级劳动能力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部发[1994]481号文的规定给予职工经济补偿。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这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
员工上班造成的工伤如何赔偿的问题。如果公司依法缴纳了工伤保险费,主要承担五级、六级伤残津贴,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若未缴纳工伤保险费,还需承担更多赔偿项目。员工在工伤后即使没有解除劳动合同,也能获得相
酒驾对方保险公司是否赔偿的问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酒后驾车引发的财产损害案件,保险公司不予赔偿。同时,文章还涉及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赔偿2N以及因公司原因辞职获得赔偿的问题。员工若因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辞职,可获得相应经济补偿,具体金额根据工作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