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上,临时工是指在工作场所中被非正式雇佣的劳工,通常以日薪计酬,并且不享有退休金和最低工资的保障。临时工可以分为约聘雇员和人力派遣两类。约聘雇员主要是为了处理短期出现的额外工作,例如替代长期工人产假期间的工作。
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需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合同主体不合格。例如,受雇一方提供了虚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2. 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法规和善良风俗,或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例如约定制造冰毒、假钞等。这种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3. 意思表示不真实。劳动合同是双方达成的协议,应该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违背了一方的真实意愿,因此是无效的。
4. 合同形式不合法。这指的是劳动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也未实际履行主要义务,或者依法或应当事人要求应当鉴证的劳动合同没有鉴证等。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形式合法化,合同就可以被认定为有效。
1.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招用临时工的依法监督检查。检查时应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被检查企业应主动接受检查。
2. 对于以下情况之一,根据情节轻重,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1) 擅自招用临时工的,责令限期退回或补办手续,并按招收人数每人处以50元至200元罚款。逾期不退或不补办手续的,按招收人数每人每月加罚100元。
(2) 合同期满未办手续继续留用临时工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按留用人数每人处以50元罚款。逾期不补办手续的,按留用人数每人每月加罚100元。
(3) 按照规定需要领取《临时务工许可证》而未领取或伪造、涂改《临时务工许可证》的,对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以20元至100元罚款。
3. 企业拒绝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督检查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特别是在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合法的承包关系中,承包人与所雇劳动者之间是独立的用工关系,与发包人之间并无劳动关系。但如果承包人原系发包人单位职工,则承包行为是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特殊方式,双方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判断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