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上,临时工是指在工作场所中被非正式雇佣的劳工,通常以日薪计酬,并且不享有退休金和最低工资的保障。临时工可以分为约聘雇员和人力派遣两类。约聘雇员主要是为了处理短期出现的额外工作,例如替代长期工人产假期间的工作。
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需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合同主体不合格。例如,受雇一方提供了虚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2. 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法规和善良风俗,或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例如约定制造冰毒、假钞等。这种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3. 意思表示不真实。劳动合同是双方达成的协议,应该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违背了一方的真实意愿,因此是无效的。
4. 合同形式不合法。这指的是劳动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也未实际履行主要义务,或者依法或应当事人要求应当鉴证的劳动合同没有鉴证等。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形式合法化,合同就可以被认定为有效。
1.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招用临时工的依法监督检查。检查时应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被检查企业应主动接受检查。
2. 对于以下情况之一,根据情节轻重,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1) 擅自招用临时工的,责令限期退回或补办手续,并按招收人数每人处以50元至200元罚款。逾期不退或不补办手续的,按招收人数每人每月加罚100元。
(2) 合同期满未办手续继续留用临时工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按留用人数每人处以50元罚款。逾期不补办手续的,按留用人数每人每月加罚100元。
(3) 按照规定需要领取《临时务工许可证》而未领取或伪造、涂改《临时务工许可证》的,对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以20元至100元罚款。
3. 企业拒绝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督检查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催款函的目的及内容。催款函旨在提醒对方及时支付款项、正式催收欠款以及中断诉讼时效等。内容需明确欠款时间、金额、催款方的银行账号及最后付款期限等。文章还提到,催收内容应清晰、准确、简明,并附上交易相关资料以便欠款方了解情况并及时还款。
喜来健医疗器械广告违法行为被处罚的事件。该广告未经审查,以公司名义宣传而非正式经营部名义,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接受理疗的人群提供情况下,证实存在违法广告宣传行为。沙湾县工商局依法对该经营部罚款1万元。此事件提醒市场参与者要遵守广告法规,维护市场秩序
北京市丰台区赵先生因购买洗衣机送货上门纠纷起诉电器公司的案件。赵先生要求返还货款和赔偿损失,因为**电器公司违反了双方的约定,两年半内未能将洗衣机送到赵先生家中。**电器公司以员工调整为由一直未能解决问题。目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并
民事诉讼庭审过程的程序及法庭纪律,包括庭前准备、宣布规则和纪律、法官入庭及报告庭审准备情况,以及正式开庭活动。庭审程序严谨,包括核对身份、宣布开庭、询问回避等步骤,以确保庭审的公正、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