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外派劳务突发事件或接到我驻外使(领)馆的情况通报后,应立即向市外派劳务应急工作小组办公室报告。市外派劳务应急工作小组召集成员单位会议,根据外派劳务突发事件发展事态和驻外使(领)馆建议及要求,立即启动本预案。按照不同等级,实行分级处置。
(2)启动本预案请示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概况(时间、地点、原因、性质、事态程度、动态信息、影响范围)、启动建议、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3)市外派劳务应急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和相应机制。
(1)市外派劳务应急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在接到市外派劳务应急工作小组启动应急预案的通知后,研究对策,提出解决建议,按照本预案中的职责分工,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并相互协调配合。督促有关外派公司尽快拿出解决事件的措施和方案并付诸实施。各相关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处置工作,期间须24小时值班,保持联络畅通。
(2)发生外派劳务突发事件的单位应做好现场先期处置工作,进一步查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起因、性质、规模(外派人员姓名、人数、状况)、国内派遣劳务公司、国外雇主名称、家属联系方式、事态程度、影响范围及伤亡人员、财产损失等基本情况。做好安置安抚、解释和转移保护有关人员等工作,市外派劳务应急工作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效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力量控制局面,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确保各项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落实到位,取得成效。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请求我驻外使(领)馆或外国驻华使馆的协助和支持。
(3)有关措施和解决方案及时向我驻外使(领)馆通报,抄报上级部门。
由于涉外劳动法律关系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法律相联系,究竟应该用什么法律来调整涉外劳动关系,国际私法在关于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的方法中明确规定采用冲突法调整(即间接调整)和实体法调整(即直接调整)两种方法。在解决涉外劳动法律关系发生纷争时也同样适用上诉两种方法。
冲突法调整,亦称间接调整,即在国内立法或国际条约中,制定法律适用原则,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适用国内法,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适用外国法以及哪国法,然后再按照所指定的那个国家的实体法,具体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实体法调整,又称直接调整,即制定统一实体规范,直接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统一实体规范是指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用来确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规范。这种规范可以避免法律冲突,可以更迅速、更准确、更直接地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间接调整和直接调整都是为了解决涉外劳动关系的法律冲突。但它们的方法不同,所运用的法律规范也不同。在解决同一个涉外劳动关系时,只能使用其中一种,不能同时使用。在一般情况下,有统一实体规范时,就要适用统一实体规范,只是在没有统一实体规范可适用时,才适用冲突规范。因此,在解决某一个涉外劳动关系时,二者是互相排斥的,但就解决法律冲突来讲,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关于主体工程劳务分包的规定。总承包单位可将部分工程发包给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主体工程除外。总承包单位负责主体结构的施工,劳务分包无需经过发包人同意,但需要分包单位对总承包单位负责,且总承包单位需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强
实习期的性质以及是否属于劳务合同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实习期的大学生不被视为劳动者,因此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相关法律规定主要围绕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关系建立展开。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合同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劳动条件及劳动保护和劳动报酬等方面。合同期限包括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长短根据合同期限而定。工作内容部分包括岗位工作、工作数量和质量标准等。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部分包括
为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立足于“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抢救”的原则,协助煤矿做好事故的医疗救护工作,积极有效的降低或控制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本协议一式两份,签字盖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