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对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变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用人单位都可以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的约定内容。根据该法第四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当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调整工作岗位仍然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具有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权利。这种权利的行使并不以劳动者的同意为前提,只要用人单位单方表示即可成立。
然而,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以便用人单位行使单方调岗权利呢?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
小吴于2008年3月1日进入一家美发连锁公司工作,起初担任一家门店的美发部经理,负责发艺工作和门店美发师的管理工作。由于小吴能力突出,于2011年3月1日被提升为门店总经理,工资也相应提高。然而,不久后,小吴发现公司将其工资降低并将其岗位调整为美发部经理。公司声称小吴不能胜任门店总经理和美发部经理的工作,但在庭审中,公司未能提供相关岗位职责和业绩标准的制度。
最终,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小吴的仲裁请求,认为公司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小吴不能胜任门店总经理和美发部经理的工作。公司未约定工作职责和业绩目标,也未提供相关的考核流程和标准。因此,仲裁委员会裁定公司应恢复小吴的门店总经理岗位及相应工资待遇。
针对该案件,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管理:
1. 与员工明确约定岗位职责:公司应与员工特别是担任职位或享受提成工资的员工明确约定岗位职责,这是认定员工胜任与否的前提条件。如未约定,将导致认定标准的模糊和复杂。
2. 让员工签字确认业绩单:公司在录用条件后,应确保员工在相应的业绩单上签字确认。这样可以避免劳动者质疑用人单位提供的业绩证明是单方制作的情况。
3. 合理行使单方调岗权:用人单位在行使单方调岗权时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任意调岗。公司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恶意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免侵害他方的权益。
我市一家企业成功调解涉外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该企业面对涉及外籍员工的劳动争议,积极采取调解措施,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实现了双方的和解。这一案例展示了企业处理涉外劳动争议的智慧和能力,对于解决跨国企业劳动纠纷具有借鉴意义。
虚拟股权的定义和特点。虚拟股权是国家保留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放弃部分或全部收益权、决策权、监督权等,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平衡取舍的权利。虚拟股权具有虚拟化形式、股东权益不完整、无需出资等特点,作为股权激励方式,能激励核心员工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和利润情
公司倒闭后的债权追究和清算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多项职权,包括清理公司财产、通知和公告债权人、处理未了结业务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企业倒闭员工的赔偿和注销公司所需提交的材料清单。在公司倒闭后,债权人可以通过清
《劳动合同法》对于员工应对单位的调岗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应对方式。调岗调薪需与员工协商一致,除非员工患病或非因公受伤等特殊情况。调岗必须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原工作,并需明确绩效考核制度。劳动合同的订立需遵循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员工不必服从用人单位任意的调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