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劳动报酬,并要求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支付差额部分,并按照相应规定加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却不支付加班费,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加班费,并要求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却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经济补偿,并要求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将受到刑事处罚。
根据该条款的规定,如果单位犯有上述罪行,将被判处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按照相应规定受到处罚。
如果上述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根据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如果用人单位有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
用人单位应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或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张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张某在公司工作期间遭遇调岗降薪问题,并面临公司解除合同的争议。庭审实录中,双方就张某是否自动离职、是否应按照工程师的工资标准补足工资差额、保险缴纳及加班工资等问题展开辩论。张某及其律师提出了相应的反驳意见。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后工资被扣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建立劳动关系和发放工资的基本规定,然后给出了几种解决途径,包括与老板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等。同时,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时效和证据问题。另外,简要介
劳务派遣工合同未到期时的裁员处理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裁员是否合法决定了是否需要劳务派遣单位赔偿。同时介绍了劳务派遣的定义、优势以及被派遣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待遇和政治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