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发生后,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诉书后七日内应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如果决定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在受理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将申诉书的副本送达被诉人,并组成仲裁庭。如果决定不予受理,应说明理由。被诉人应在收到申诉书副本后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相关证据。被诉人未能按时提交或不提交答辩书,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仲裁庭应在开庭前四日将开庭时间和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收到通知后,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不能拒绝出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对申诉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诉人,可以缺席裁决。
仲裁庭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应先进行调解,以查明事实为基础,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应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该调解书从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未成功或调解书未送达前当事人反悔,仲裁庭应及时做出裁决。
在仲裁庭开庭裁决过程中,仲裁员应根据案情适用以下程序:书记员查明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是否到庭,宣布开庭纪律;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公布仲裁员和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的申诉、申辩权利和义务,以及是否申请回避等情况;听取申诉人的申诉和被诉人的答辩,进行当庭调查;根据当事人的意见进行最后调解,如果无法达成调解,及时休庭合议并作出裁决。
裁决作出后,对于当庭裁决的,仲裁庭应在7日内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对于定期另庭裁决的,应在当庭发给裁决书。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后,仲裁程序即告终结。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其职责,包括公务员主管部门代表、聘任单位代表、工会组织代表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员工违纪时公司扣工资的合法性,包括代扣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用等,以及公司可以扣发员工工资的其他情况,如劳动合同约定和公司规章制度等。此外,还指
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包括劳动争议仲裁及工伤待遇和工伤医疗费的解决方案。当事人需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委员会将在60日内作出裁决。对于工伤待遇问题,需先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鉴定。当事人在解决工伤医疗费问题时需注意不超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