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联系及差别
时间:2024-07-25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联系及差别有哪些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的定义、争议处理的联系来分析两者的不同,欢迎阅读了解。
劳动仲裁与劳动诉讼的联系及差别
定义
劳动仲裁,又称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请求,依法对劳动争议的事实和责任进行判断和裁决,从而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劳动诉讼,又称劳动争议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或决定而提起的劳动争议案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从而形成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联系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即“先裁后审”制度。劳动争议当事人必须首先将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作出后,如对裁决不服,应在收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未经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收到仲裁裁决后,当事人未在十五日内提起诉讼的,裁决生效,当事人应履行该裁决。否则,对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在十五日内提起诉讼的,仲裁裁决不生效,人民法院应对该劳动争议进行全面审理,不受已完成的仲裁的影响。
差异
1.性质不同:劳动争议仲裁具有行政和司法双重特征。行政特征表现为仲裁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组成,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领导。司法特征表现为劳动争议仲裁具有一定的裁决权,仲裁机构的裁决书在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劳动争议诉讼则完全具有司法性质,拥有最终的司法裁判权。2.依据不同: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事诉讼法》。3.原则不同: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包括先行调解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和及时原则。劳动争议诉讼的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4.程序不同:劳动争议仲裁只有一审,仲裁裁决作出并送达后,仲裁程序即终结。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不能向上一级仲裁机构再行申请,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入诉讼程序。劳动争议诉讼则有二审,一审结束后,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二审法院应对一审法院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5.审限不同:劳动争议仲裁的审限为自立案之日起60日,如案情复杂需要延期,可报批后最长延期30日。劳动争议诉讼一审的审限为普通程序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经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简易程序为三个月。二审的审限为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可报批延长。6.效力不同:劳动争议仲裁的裁决作出后,如果当事人未在收到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诉讼,则裁决生效。如果当事人在此期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则仲裁裁决不生效,争议案件将由法院重新进行全面独立审理。7.收费不同: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费由败诉方承担,但收费标准不同。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费为全国统一标准的10元,而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费为50元。8.当事人称谓不同:劳动争议仲裁中的当事人分别称为申诉人、被申诉人和第三人;劳动争议诉讼中的当事人一审时被称为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二审时被称为上诉人、被上诉人和第三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旅游纠纷的维权方式
旅游纠纷的维权方式。在旅途中遇到纠纷时,旅游者首先应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若无法达成解决则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若调解无果,消费者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解决纠纷时,应遵守自愿和合法原则,提供真实有
-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一般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下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基于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不同情境下,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有所不同,包括约定履行期限、无履行期限、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请求权等。人身损害赔偿中,
-
发包人的连带责任
工程承包合同无效时发包人的连带责任问题。文章提出了处理工程承包合同纠纷的四种方法:当事人自行协商、第三人居中调解、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其中仲裁和诉讼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途径解决纠纷。
-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及企业减少劳动纠纷的措施。包括劳动纠纷的登记和仲裁程序、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文化手段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预防和处理劳动纠纷,降低风险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
崔某与莱阳某调味品公司劳动争议案件
-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
提起劳动诉讼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