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时,劳动者可以选择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到期后的双倍工资。然而,如果劳动者主动辞职,则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内的辞职程序进行。
1. 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情况时,劳动者可以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无需用人单位批准即可离职,并有权要求支付剩余工资、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以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天书面提出离职时,无需用人单位批准即可离职。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即可生效。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并办理离职手续。
3. 如果劳动者未提前30天提出离职且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离职,这时劳动者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承担直接经济损失和招聘费用。
辞职是指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
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1.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或者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劳动者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2. 根据劳动者个人选择,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3.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离职是指离开现有职位。无论是公私机关的工作人员因退休、辞职、停职、免职还是死亡等原因,都会脱离所担任的职位。
1. 员工主动离职,即员工单方面向企业提出离职申请。
2. 企业因员工不胜任岗位、试用期不合格或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等原因,提出终止双方劳动合同关系。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其职责,包括公务员主管部门代表、聘任单位代表、工会组织代表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员工违纪时公司扣工资的合法性,包括代扣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用等,以及公司可以扣发员工工资的其他情况,如劳动合同约定和公司规章制度等。此外,还指
被用人单位非法辞退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经济补偿的相关法律规定。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确定。合同到期后,劳动者虽可离职,但须按照公司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包括提交书面辞职申请、工作交接、工资结算等,最终获得《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如何判断其是否因严重失职行为给用人单位带来重大损失。文章介绍了两种严重失职行为,包括未尽职责的严重过失行为和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并以一个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案例说明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企业依据明确的规章制度,成功证明了
事业单位自动离职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法律问题。包括劳动者离岗未归的主观意愿、未履行手续或未经批准以及超过规定时限的认定。同时,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审查其合法性,包括规章制度合法性、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合规性。在处理劳动纠纷时,既要保护劳动者权益,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