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规定工伤认定超期如何赔偿
时间:2023-09-24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的实业发展在全球排在前列,而工业的发展必定会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工伤应该算是最典型的了,对于工伤的判定,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更新评定标准,以求给予劳动人民最大的保障。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相关的知识。
法律上规定工伤认定超期如何赔偿
工伤认定申请时限的制度设计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工伤认定申请时限是指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被诊断、鉴定之日起的法定期限。申请时限根据不同主体有所不同,用人单位应在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被诊断、鉴定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请,职工、其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则有1年的期限。这一制度旨在保障工伤职工的权益,督促相关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并方便工伤保险机构调查事故。
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实际运行效果
1. 用人单位缺乏申请工伤认定的激励:由于工伤事故发生概率较低,用人单位可能出于侥幸心理和经济利益考虑,在用工之初选择不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当用人单位超过30天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承担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费用。为避免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可能会虚假承诺或恶意拖延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间。2. 工伤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受限制:工伤职工对法律了解相对不足,容易相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或将用人单位支付的费用视为工伤保险待遇。另外,如果严重工伤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在就医期间通常无法自行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虽然法律规定职工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以代为提起申请,但实际上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具有依附性,难以积极代表工伤职工行使权利。
司法实践中三种处理意见的利弊分析
目前,对于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司法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种处理意见:一是依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直接驳回起诉;二是直接认定工伤,由用人单位以工伤赔偿标准承担赔偿责任;三是参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处理,由用人单位以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第一种处理意见,法院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规定,直接驳回工伤职工的起诉,有利于维护司法统一、简化适用法律、便于操作,同时减轻法院案件处理压力,避免卷入社会矛盾。第二种处理意见,法院直接认定工伤,判决用人单位以工伤赔偿标准承担赔偿责任,既肯定了工伤职工请求赔偿的权利,也避免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复杂性。第三种处理意见,参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处理,要求用人单位以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种处理意见可以更好地保护工伤职工的权益,但可能增加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通过对这三种处理意见的分析,可以为超期未申请认定工伤的工伤职工提供不突破法律框架的解决路径,平衡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机构的多方利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的区别
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司法鉴定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之间的区别。申请鉴定主体、前提条件、依据、内容、所需材料和收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中,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主要关注工作伤害及伤残程度,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则更多涉及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造成的身体损伤程度及影
-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首先,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满足条件;其次,委员会将初审资料,若不完整则要求补充;接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必要时委托医疗机构诊断;最后,委员会在20日内送达鉴定结论,如对此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
工伤认定书超出一年会有何影响
工伤认定超过一年的影响及处理方式。即使超过一年期限,劳动者仍可主张合法权益,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医疗证明等。如果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
-
什么情况可以比照工伤处理
根据上述内容,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
-
离职体检不合格可以要求赔偿吗
-
裁员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详解
-
如何处理购买到假口罩的赔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