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承包山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该法规定了土地承包的方式,以及承包人和发包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对于不适合采用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承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国家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条,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的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九条规定,土地承包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土地承包的第一步是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承包工作小组一般由村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和一定数量的村民代表组成。成员候选人的推选办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农民群众的意见确定。
承包工作小组应当认真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承包方案。承包方案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以村规民约代替法律规定,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予以公布,使全体村民了解承包方案。
承包方案公布后,应当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并通过承包方案。承包方案必须得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方可通过。
按照承包方案规定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将土地承包到每一个农户家庭。
承包土地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完成整个承包工作。承包合同一般要求一式三份,发包方和承包方各一份,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存档一份附本。
农村承包地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方式。对于征收农民承包地,村集体预留部分补偿款用于社保,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补偿被征地农民;对于非农民承包的其他集体土地,补偿费分配给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地转包后,农民可获得土地补偿金、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与转让的法律区别。转包是承包人将土地再承包给第三方,而转让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农户。转包存在两个合同关系,转让只有一个。转包不需发包方同意,转让则需。农村土地转让受限,只能进行承包经营权的转包。两者都需要签订书面合同并
已经登记的地役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发生转移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和注意事项。包括不动产登记证明、地役权转移合同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如救济请求权、提供便利的内容、适用范围和设立方式的不同。
农村承包经营合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包阶段、签订阶段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农用土地的用途管理制度,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健全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以及国家采取必要的法定形式实行土地用途管理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