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否则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有权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申请者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
如果经过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且影响劳动能力,申请者应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根据伤残等级的不同,申请者可以获得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补偿。未参保的申请者由单位进行补偿。
如果没有劳动合同或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无法直接申请工伤认定。申请者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来确认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经过劳动仲裁确认存在劳动关系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用人单位应依法申请工伤认定。
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在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依法申请工伤认定。
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如果需要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时限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30日。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时限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
申请者需填写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以及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如果提供的材料不完整,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当场或1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受理条件包括申请材料完整、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受理时效尚未过、申请主体适格。如果条件不满足,则申请将不会被受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受理或不予受理的理由。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应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调查期间,调查人员应依法行使职权并履行法定保密义务。根据工作需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在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可的情况下,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工伤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如果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应在15天内作出决定。工伤认定决定应当依法载明必要事项,并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伤认定法律文书的送达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
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或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至少保存50年。
工伤认定期限过后的处理方式。工伤保险请求权和民事赔偿请求权是两个独立权利,工伤职工可以进行民事赔偿请求。发生工伤事故时,应首先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无法获得赔偿时再进行民事侵权处理。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规定,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需要参加工伤保险并为员工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赔偿的流程如下:首先,用人单位需在一个月内向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很遗憾,无法认定为工伤。此种场合的直接申请工伤认定就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来说,是其民事权利而非义务。同时,法律授权工会组织也享有工伤认定申请权,以维护受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