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窄义的工伤鉴定指致残等级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也称劳动鉴定,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因种种原因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损害,致使劳动者在部分、大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有关部门在医学方面对其做出的鉴别和评定。
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主要负责因工伤或因病而导致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残等级鉴定也称工伤评残,是劳动鉴定委员会在劳动能力鉴定技术小组认为工伤职工丧失劳动能力,需要评残的基础上,依据《职工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对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依赖护理的程度作出的判别和评定。
一共有十个级别。
劳动鉴定是工伤评残的基础。工作程序和判别依据不同。
劳动鉴定范围更广,除对工伤(含职业病)进行鉴定外,还包括对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导致的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其主要职能是从医务方面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状况进行鉴定。
工伤评残相对更专业、更严格,其职能是对工伤和患职业病职工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状况进行的鉴定。
对于明显的工伤(含职业病)案例来说,工伤评残可以与劳动鉴定同时进行。
一、单位申报工伤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二、个人申报工伤后,劳动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与否的决定。
三、九级和十级伤残可以获得以下赔偿:
(一)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九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4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十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根据伤残等级和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时的年龄,分别发给1-36个月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四、申报工作要先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然后认定为工伤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保障部门设劳鉴委的,鉴定完后即可按照伤残级别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特别是在骨折三个月后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申报,否则劳动者及其工会可申请。申请时需携带劳动合同、申请书、身份证、事故情况材料等。工伤认定机关有权不受理未能提交充分资料或超过申请时效的申请。如有疑问,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诉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问题。一般受伤后三个月内应进行伤残鉴定,该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鉴定由司法部门委托相应机构进行,需要提供相关病历、工伤认定决定书等材料。鉴定过程中需遵循伤情稳定的原则,并在伤者康复后进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进行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如发生争议可仲裁。在认定为劳动关系且劳动者无过错、工伤发生一年内,进行工伤认定。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无资质企业无法认定工伤,损害劳动者权益。如用人单位不认定,可向上级人社部门申请复核并鉴定。工伤申
职工在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规定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和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