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在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应及时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根据不同的申请主体,申请时限也有所不同。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情况下,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下,经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上述规定,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分为两种情形。在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情况下,劳动者应在规定的30日内提出申请。而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则有1年的时间来提起申请。
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一般认为劳动者失去了享受工伤待遇的机会。因为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对工伤认定的时限作了详细规定,不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被视为对自身权利的懈怠。
工伤认定期限过后的处理方式。工伤保险请求权和民事赔偿请求权是两个独立权利,工伤职工可以进行民事赔偿请求。发生工伤事故时,应首先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无法获得赔偿时再进行民事侵权处理。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
申请工伤认定的程序。文章详细说明了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包括申请登记、申请时间、提交的材料、审核、受理、调查核实、行政决定和送达等环节。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等均可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文章旨在帮助申请人了解并正确完成工伤认定程序。
农民工工伤待遇索赔程序中的难点,即劳动关系确认难、时间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报告提出加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权,简化工伤认定程序,将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程序改为行政听证程序,以便农民工能够更快地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