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效的诊断证明,包括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复印或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1. 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
工伤认定申请表是认定工伤的基本材料,包括事故者的个人自然信息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以下情况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查询证明。
2. 职工死亡的,提交死亡证明。
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或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提交事故的相关证据材料。
4. 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应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或人民法院的判决或其他证明。
5. 由于机动车引起的伤亡提出工伤认定的,应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证明;不属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提交相关部门的证明。
6. 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应当由当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
7. 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认定因工死亡应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结论。
8.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提交医疗机构的抢救和死亡证明。
9.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应提交民政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的有效证明。
10.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应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医疗机构对旧伤复发的诊断证明。
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提交职工受伤害或被诊断患职业病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证明。若无劳动合同,可提供其他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材料,如领取劳动报酬的证明、工作证或工卡、单位出入证、单位同事的证明等。
受伤害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确定劳动关系。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时限内。
1. 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的诊断证明书。
2. 职业病诊断机构(或鉴定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3. 受伤害职工就医医院出具的病历。
此外,在工伤认定程序中,若伤亡者有两个以上的姓名,病历、诊断证明、劳动合同上的姓名与居民身份证上的姓名不一致,应提交相关公安部门证明系同一人的结论。
申请工伤鉴定是一项重要的事项,劳动者因工作受伤后,通过向相关部门或公司提供工伤鉴定申请,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然而,若遇到不诚信的雇主,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特别是在骨折三个月后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申报,否则劳动者及其工会可申请。申请时需携带劳动合同、申请书、身份证、事故情况材料等。工伤认定机关有权不受理未能提交充分资料或超过申请时效的申请。如有疑问,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诉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进行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如发生争议可仲裁。在认定为劳动关系且劳动者无过错、工伤发生一年内,进行工伤认定。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无资质企业无法认定工伤,损害劳动者权益。如用人单位不认定,可向上级人社部门申请复核并鉴定。工伤申
职工在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规定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和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
工伤认定的申请时效单位及其特殊情况,包括申请时效的延长、用人单位拒绝提出工伤申请时的处理方式、矽肺病工伤鉴定标准及津贴支付、工伤认定申请所需资料、工伤认定申请的受理与不受理、举证责任、工伤认定结论与救济渠道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