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我与一家服装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去年8月,我在工作中受伤,治疗花费了4万余元,并落下七级伤残。然而,服装公司至今未按法律要求向有关部门申请认定我为工伤,导致我无法享受工伤待遇。那么,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是否可以要求服装公司赔偿我所遭受的损失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1款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然而,服装公司超过了规定的30日期限,未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表明其未履行法定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你有权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你成功获得工伤认定,就可以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4款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期间发生的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将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你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赔偿你所遭受的损失。
工伤认定期限过后的处理方式。工伤保险请求权和民事赔偿请求权是两个独立权利,工伤职工可以进行民事赔偿请求。发生工伤事故时,应首先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无法获得赔偿时再进行民事侵权处理。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处理意见。对于此问题,有三种处理意见:直接驳回起诉、直接认定工伤和参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处理。然而,这些处理方式均存在缺陷,如直接驳回起诉可能限制工伤职工的权益,直接认定工伤则存在法律授权和权力冲突问题,而参照雇员人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
朋友母亲在下班回家路上被摩托车撞了,大脑严重受伤,送医院后没抢救过来,肇事司机是个聋哑人,赔偿能力也很有限,这个能算工伤么?
朋友母亲在下班回家路上遭遇摩托车事故导致大脑严重受伤的情况。律师指出,即使肇事司机是聋哑人且赔偿能力有限,仍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因此,对于类似情况,受害者家属可以考虑申请工伤认定来获得相应的赔偿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