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眼睛损伤的不同程度将导致不同的伤残等级和赔偿金额。
10) 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
17) 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2,或视野≤8%(或半径≤5°)。
19) 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5或视野≤16%(半径≤10°);
20) 双眼矫正视力<0.05或视野≤16%(半径≤10°);
21) 一侧眼球摘除或眶内容剜出,另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24%(或半径≤15°)。
16) 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32%(或半径≤20°);
17) 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1;
18) 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32%(或半径≤20°)。
23) 双眼外伤性青光眼术后,需用药物维持眼压;
24) 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40%(或半径≤25°);
25) 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2~0.25;
26) 一眼矫正视力<0.1,另眼矫正视力等于0.1;
27) 双眼视野≤40%(或半径≤25°);
28) 一侧眼球摘除者。
27) 一眼有或无光感,另一眼矫正视力≥0.4;
28) 一眼矫正视力≤0.05,另一眼矫正视力≥0.3;
29) 一眼矫正视力≤0.1,另一眼矫正视力≥0.2;
30) 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48%(或半径≤30’)。
28) 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8;
29) 一眼有或无光感,另一眼各种客观检查正常;
30) 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6;
31) 一眼矫正视力≤0.1,另眼矫正视力≥0.4;
32) 双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64%(或半径≤40°);
33) 单眼外伤性青光眼术后,需用药物维持眼压。
14) 一侧或双侧眼睑明显缺损;
25) 一眼矫正视力≤0.2,另眼矫正视力≥0.5;
26) 双眼矫正视力等于0.4;
27) 双眼视野≤80%(或半径≤50°)。
25) 第Ⅴ对脑神经眼支麻痹;
26) 眶壁骨折致眼球内陷、两眼球突出度相差>2mm或错位变形影响外观;
27) 一眼矫正视力≤0.3,另眼矫正视力>0.6;
28) 双眼矫正视力等于0.5;
29) 泪器损伤,手术无法改进溢泪。
16) 一眼矫正视力≤0,5,另一眼矫正视力≥0.8;
17) 双眼矫正视力≤0.8。
当劳动者因眼睛视力减弱被认定为工伤后,劳动者应在病情稳定后携带工伤认定书、病例资料以及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资料到当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鉴定。只有经鉴定为伤残等级的劳动者,才能按照伤残等级要求用人单位和社保部门在各自承担的比例范围内进行赔偿。
具体赔偿流程如下:
劳动者或其近亲属需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应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若公司未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有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的权利。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
若经过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一般设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劳动者可以获得不同的补偿,包括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
若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及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确认存在劳动关系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赔偿的相关法律依据包括《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
十级工伤劳动鉴定标准,涵盖了面部瘢痕、全身瘢痕面积、脊柱骨性关节炎、指端植皮术后、膝关节损伤等多方面的评定标准。这些标准针对不同程度的工伤情况,以确保公正合理的劳动鉴定。
眼睛工伤十级的赔偿标准和鉴定标准。赔偿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和公伤有所区别,体现在主体关系、待遇确定依据、参保方式等方面。眼睛工伤的鉴定标准涉及视力、眼睑状况及眼内异物等情况。
眼睛轻伤的鉴定标准,包括眼睑损伤、眶部骨折、泪器损伤、眼球结构损伤、视力减退以及外伤性斜视等方面。标准详细描述了各种眼睛轻伤的情况,如眼睑治疗后遗留的疤痕、眉毛永久性缺失、眶部单纯性骨折、泪器功能障碍、眼球后退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评定方法。同时,文章还
中国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标准,即国家标准GB/T16180—1996。该标准根据评残等级详细划分了工伤致残程度,分为一级至十级。评残依据考虑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医疗依赖和护理依赖的程度,适当考虑特殊残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生活质量损失。评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