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是我国对工伤致残程度进行鉴定的国家标准。该标准根据评残标准的不同等级,将工伤致残程度分为一级至十级。一级至四级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五级至六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级至十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一级:器官缺失或完全丧失功能,其它器官不能代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或大部分不能自理者。
二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者。
三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者。
四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可以自理者。
五级:器官大部分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六级: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七级: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八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有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九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十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根据工伤及职业病可累及的不同系统和器官,评残标准将人体器官系统相近或有联系的临床科学编组为五个部分:
一: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部分。
二:骨科、整形科、烧伤科部分。
三: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部分。
四: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生殖科(包括妇科)部分。
五:职业病内科部分。
评残标准的等级是根据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对医疗依赖和护理依赖的程度,并适当考虑一些特殊残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生活质量的损失进行确定的。
器官缺损是工伤的直接后果,是评残标准分级的重要依据。无论是肢体的缺失还是器官的切除,甚至是颅骨缺损,即使没有功能障碍,也属于致残范畴。而职业病不一定导致器官的缺损。
工伤后功能障碍的程度与器官缺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有关,职业病所致的器官功能障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这是评残标准分级不可或缺的依据。对功能障碍的判定应以医疗期满后的医疗检查结果为准。至于每种残情的医疗终结时间,则需根据评残对象逐个确定。
医疗依赖是指伤、病致残后,于医疗期满后仍然需要药物或其他医疗手段治疗的情况。这是评残标准分级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外伤后癫痫病患者无法脱离抗痫剂,外伤后糖尿病患者无法脱离胰岛素治疗等。
护理依赖是指伤、病致残者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依赖他人护理的情况,这是评残标准分级必须考虑的内容。生活自理范围包括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和自我移动。护理依赖的程度分为完全护理依赖、大部分护理依赖和部分护理依赖三级。
心理障碍是指一些特殊残情,在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的基础上虽不造成医疗依赖,但却导致心理障碍或减损伤残者的生活质量。这是评残标准分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面部损伤造成的疤痕毁容、外伤后失去性功能等,在评定残情时应适当考虑这些后果。
残情定级后,相关证件将会发放给伤残人员。然而,残情定级并不实行“终身制”,劳动鉴定委员会必须定期对工伤致残人员进行复查。如果残情发生变化,等级应相应调整。工伤致残人员如需进行鉴定,劳动鉴定委员会应随时提供鉴定服务。
伤残等级是确定伤残待遇和安置工伤职工的主要依据。
煤矿工伤轻微骨折的赔偿标准与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赔偿标准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工伤认定需提交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的定义及范围,包括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脚踝骨折工伤的鉴定及伤残等级确定的相关内容。首先申请工伤认定是前提,然后在脚踝骨折伤情稳定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脚踝骨折的伤残等级大约在十级左右,具体等级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被鉴定为七级至十
中国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标准,即国家标准GB/T16180—1996。该标准根据评残等级详细划分了工伤致残程度,分为一级至十级。评残依据考虑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医疗依赖和护理依赖的程度,适当考虑特殊残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生活质量损失。评残标准
六级伤残的划分依据和赔偿标准。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六级伤残的主要依据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各种活动降低、不能胜任原工作及社交能力受限。工伤六级伤残的赔偿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和工伤人员待遇等,并详述了具体金额和计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