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是根据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进行的,该标准是确定工伤职工伤残等级的依据。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目前我国实施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1996年国家发布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该标准共分十级,其中,符合标准一级至四级的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五级至六级的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级至十级的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劳动能力的复鉴:
享受伤残津贴和护理费的人员距前次鉴定一年以后,伤情发生变化时,可以提出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经办机构也可以每两年提出安排复鉴一次,以便根据伤残情况变化调整待遇。
被鉴定人或用人单位对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有疑义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申请复鉴。省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伤残等级重新评定后,除一次性补助以外,其他待遇相应调整。
劳动能力的丧失将直接影响到工伤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如果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可能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因此,如果对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或伤情变化后的复鉴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请律师陪同鉴定或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计算赔偿数额。
契约性原则在建设工程造价鉴定中的应用,强调应当以当事人约定的合同价格条件作为依据。法官需全面审查合同和证据以确定工程造价争议,鉴定机构仅对技术性问题进行鉴别。实践中,鉴定机构代替法官决定证据适用、中介机构的“鉴定结论”不被接受等问题影响了契约性原则的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问题。初次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若购买工伤保险则由保险基金支付;再次鉴定费用由申请人预先缴纳,结论不一致时由保险基金或用人单位承担;复查鉴定费用同样由申请人预先缴纳,结论不一致时由相关责任方承担。
苏州的伤残赔偿标准,包括伤残补助金的支付标准、计算方法以及伤残等级划分标准。文章详细说明了不同伤残等级对应的补助金支付月数,并解释了本人工资的计算方法。同时,文章还通过实例说明了伤残补助金的计算过程。最后,文章概述了不同伤残等级的具体划分标准。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及程序。鉴定非强制,可在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介入或法院委托下进行。鉴定流程包括双方陈述、提问和医学检查、讨论和形成鉴定结论等步骤。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如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