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4条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卫生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第二类是根据条例第25条规定,接受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
个人劳动能力鉴定是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5条规定,由具备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鉴定工作。
劳动能力鉴定是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
工伤职工经工伤认定后,还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专家组进行,并根据鉴定结论领取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因此,鉴定意见和诊断证明文件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证明文件。确保鉴定意见和诊断证明的真实性是劳动能力鉴定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的法定原则。
为了保护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权益,防止工伤保险基金流失,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59条规定,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个人如果提供虚假鉴定意见或虚假诊断证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供虚假鉴定意见和虚假诊断证明的行为必须是故意的,即出于故意而提供虚假的鉴定意见和诊断证明,而不是由于过失而产生的行为。所谓的虚假包括证明文件的全部内容不真实或部分内容不真实的情况。全部内容不真实的情况包括医疗机构或相关医务人员编造病情的诊断,或签署鉴定意见的人根本没有专家资格等。部分内容不真实的情况包括对伤残职工的伤残部位和范围的鉴定是真实的,但对伤残等级的鉴定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些行为直接影响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还可能涉及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刑事责任。
工伤伤残鉴定的申请流程。首先,劳动者发生工伤并治疗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分别分为十级和三级。其次,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市级鉴定委员会应在60日内作出结论,如有需要可延长3
劳动能力鉴定的要求和流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申请鉴定需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向市级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相关资料。鉴定结论应在60日内作出,如不服,可在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此外,还介绍了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相关内容。
工伤事故赔偿责任下的费用承担问题。包括工伤职工伤残鉴定费用、伤残等级复查鉴定费用、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复查和再次鉴定费用以及停工留薪期鉴定费用的承担方。其中,初次伤残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如果购买了足额工伤保险则由保险基金支付;重新鉴定费用由申请人预
山西省工伤保险条例对于不同伤残等级职工的待遇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可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享受的伤残津贴,如果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将补足差额。五级和六级伤残职工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外,也享受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七级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