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应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鉴定申请。申请材料包括鉴定申请书、职业病诊断病历记录、诊断证明书以及鉴定委员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在收到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后,需对所提供的与鉴定相关的资料进行审核,以确定材料是否齐备且有效。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在收到申请资料后的10日内完成材料审核。对于材料齐全的申请,发出受理通知书;对于材料不全的申请,通知当事人进行补充。必要时,第三方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检或提取相关现场证据。当事人应按照鉴定委员会的要求进行配合。
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专家由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在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的主持下,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专家库中确定。当事人也可以委托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抽取专家,组成职业病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通过审阅鉴定资料、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若鉴定意见不一致,应予以注明。
鉴定书应包括被鉴定人的职业接触史、作业场所监测数据以及有关检查资料等一般情况,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争议,鉴定结论以及鉴定时间。鉴定书必须由所有参与鉴定的成员共同签署,并加盖鉴定委员会公章。
职业病鉴定人对职业病鉴定结果不认同,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后的30日内,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将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首次鉴定职业病诊断争议。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时,可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后的15日内,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省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果为最终鉴定结果。
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承担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鉴定工作。
劳动能力鉴定中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分级系列包括一系列极度严重的身体损伤情况,如极重度智能损伤、四肢瘫肌力严重丧失、重度运动障碍等。同时,文章也涵盖了不同系统受损的情况,如肺部、肝脏、肾脏等。分级细致,涵盖了多种可能出现的伤残情况。
职工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问题。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同意可延长至最长不超过三个月。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职业病鉴定评不上等级是否能获得赔偿的问题。根据职业病等级的不同,职工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标准。即使评不上等级,也不能获得赔偿。赔偿标准包括保留劳动关系、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等。具体赔偿标准根据不同等级的职业病而定。
疑似职业病离职时的赔偿问题。根据法律规定,疑似职业病劳动者有权利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包括医疗、生活、工伤等方面的保障责任。用人单位有责任及时安排诊断,承担相关费用,并遵守法律要求不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病的民事赔偿标准包括多种费用,由工伤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