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送管辖后的财产保全问题
时间:2023-10-04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很多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在我们进行诉讼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财产也要有所考虑。那么对于移送管辖后的财产保全是怎么一回事呢?以下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编写的有关于移送管辖后的财产保全的相关法律知识,欢迎您阅读。
移送管辖后的财产保全问题
一、受移送法院解除移送法院财产保全措施中的难点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除非作出保全裁定的法院自行解除或者其上级法院决定解除,任何单位在保全期限内都不得解除保全措施。因此,财产保全措施的解除只能由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法院或者该法院的上级法院进行,通常情况下解除财产保全也应当通过裁定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在民商事诉讼财产保全程序中,采取了“裁定保全法院与解除保全法院一致”的原则,特殊情况下可以由上级法院解除下级法院的财产保全措施,这有利于防止其他机关和法院解除法院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使保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然而,在移送管辖的民商事案件中,如果移送法院已经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并将财产保全裁定书等材料随案卷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那么根据“裁定保全法院与解除保全法院一致”的规定,受移送法院在解除财产保全措施时会陷入两难境地。银行、房屋登记管理部门等机构可能会以裁定保全法院与裁定解除保全法院不一致为由拒绝协助办理解除保全手续,而移送法院一般也因为案件已经移送而拒绝裁定解除财产保全。此外,如果移送法院与受移送法院分属不同行政区域且没有共同上级法院,受移送法院将无法报请上级法院决定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二、移送管辖案件中对移送法院财产施的处理
在审判实践中,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对移送管辖案件中原法院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进行处理:一种是移送法院在移送案件时解除财产保全,受移送法院受理案件后重新裁定财产保全;另一种是受移送法院受理案件后,根据移送法院的法律文书、移送函及被移送法院的相应法律文书办理解除保全手续。然而,这两种方式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前者会导致被申请人转移保全财产,被申请人可以利用移送法院和受移送法院办理移送手续的时间差,通过网上银行转账等方式转移被保全财产,直接损害申请保全人的利益;后者可能导致解除保全措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解除财产保全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助,如果裁定保全法院与裁定解除保全法院不一致,相关部门可能会拒绝办理解除手续,从而损害被申请保全人的利益。
三、解决移送管辖案件中解除财产保全问题的建议
针对移送管辖案件审理中受移送法院解除移送法院财产保全措施的难题,建议移送法院在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移送案件时,应制作解除财产保全裁定书,并出具委托函委托受移送法院办理解除财产保全手续。受移送法院在立案受理移送案件后,如果经审查认为需要继续采取保全措施,应制作财产保全裁定书,并在依据移送法院解除财产保全裁定、移送函办理解除财产保全手续的同时,对该财产重新采取保全措施。这样的做法可以避免被申请人转移保全财产的可能性,并确保解除保全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保护被申请保全人的利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争议案例中的管辖权异议问题
争议案例中关于管辖权异议的问题。文章主要讨论了被告在移送管辖情形下是否有权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分析了审判实践中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原因,并探讨了两种不同观点与做法。作者认为,被告在受移送法院的答辩期间内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但在原受理法院的审理
-
国家管辖权冲突的协调与避免纷争
国家管辖权冲突的协调与避免纷争的问题。在管辖权发生冲突时,需要依据准据法来确定管辖,并符合受理、无管辖权和移送管辖三个条件。移送案件需满足不得随意移送的要求,移送后产生程序上的效力,由上级法院最终确定管辖权。
-
法律咨询:关于管辖权异议的问题
原告起诉后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问题。被告声称双方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条款在签订过程中被私自更改,要求将案件移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审理。律师建议原告在答辩中提出异议,要求法院要求对方提供原件作为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贪
-
级别管辖异议的提出和审查
中国法律体系中关于级别管辖异议的提出和审查机制。当事人有权在提交答辩状期间对级别管理提出异议,并由法院审查。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处理异议,并确定民事地域管辖的基本原则为“原告就被告”。根据不同情况,管辖法院可以是被告住所地、经
-
移送管辖及其适用条件
-
管辖异案件移送后原保全是否解除
-
移送管辖案件是否重新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