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进行管辖。
侵权行为地的确定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对于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而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具有管辖权。
对于名誉权案件,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进行管辖。
1.因侵犯著作权而提起的诉讼,应由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2.对于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地的法院进行管辖;对于仅对其中一个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的侵权行为地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
3.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指的是大量或经营性储存、隐匿侵权复制品的地点;查封、扣押地指的是海关、版权、工商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复制品的地点。
1.因侵犯专利权行为而提起的诉讼,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2.如果原告仅对侵权产品制造者提起诉讼,未起诉销售者,并且侵权产品制造地与销售地不一致,那么制造地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如果原告以制造者与销售者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那么销售地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如果销售者是制造者的分支机构,原告在销售地起诉侵权产品制造者的制造和销售行为,那么销售地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
对于因侵犯注册商标权专用行为而提起的民事诉讼,应由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约定。我国法律规定,侵权纠纷双方可在协议中约定管辖权,但仅限于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合同双方可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但需注意约定仅适用于一审民事案件、合同纠纷,且必须明确、采用书面形式,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
国际私法中的协议管辖制度。协议管辖是当事人通过协议约定由某国法院受理因特定法律关系产生的争端的制度。其效力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协议管辖的本质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是对选法自由的补充。它对法院和当事人都有重要意义,能避免管辖权冲突,实现诉讼的公平和效
有效的协议管辖条件,包括纠纷范围限定为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法院选择需与合同有实际联系且从五类管辖法院中选择、适用范围限定为第一审民事案件、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以及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
解决合同争议的不同措施。首先,当事人应尝试通过协商或第三方调解解决争议。若无效果,可根据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进行仲裁解决。若无仲裁条款或协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货物买卖合同争议,诉讼或仲裁期限为四年。此外,对于特定合同类型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