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划分和确定某级或同级中的某个人民法院对特定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问题。我国法院系统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个级别,这些法院都有权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但受理案件的范围有所不同。
基层人民法院主要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一般民事案件都由基层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重大涉外案件是指具有外国因素的民事案件,如涉及外国人或涉及在外国的财产。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是指在政治或经济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其认为应当由自己审理的案件。
地域管辖是指根据当事人住所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法律事实所在地来确定案件应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的问题。地域管辖是在级别管辖的基础上划分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地域管辖还可以根据不动产所在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因素来确定。
移送管辖是指当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时,依法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的行为。移送管辖是对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对管辖权的移送。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法院管辖,应当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被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案件。如果被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该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通过书面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
需要注意的是,协议管辖不能违反法律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管辖在法律上的分类及其在运用中的分类。法律上的分类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中的管辖和刑事诉讼中的管辖。运用中的分类则包括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文章详细解释了各类管辖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行政诉讼管辖的特征及其法律术语解析。行政诉讼管辖划分了法院之间的权限分工,涉及上下级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和审判行政案件的分工。管辖包括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等种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审判权的含义和管辖与主管的区别
刑事申诉的时间限制问题。刑事诉讼规定中,刑事申诉没有明确规定时间限制,只要案件在人民检察院管辖范围内,都必须受理。而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申请有两年时间限制。刑事申诉的时间限制相对宽松,但仍建议申诉人在合理时间内提出申诉,以确保案件得到及时审理和公正处理。
赡养纠纷的管辖规定及解决方式。在诉讼解决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被告人所在地的法院具有管辖权。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经常居住地法院也有管辖权。涉及多个被告时,各被告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