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二审不开庭审理情形
 时间:2024-09-12 浏览:1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的,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维权的,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是可以上诉的,那么行政诉讼二审不开庭审理有什么情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行政诉讼二审不开庭审理的情形
依据法律规定,行政诉讼二审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二审案件,在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的情况下,合议庭可以决定不开庭审理。
行政诉讼二审的开庭审理要求
根据该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并进行开庭审理。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会进行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的程序。然而,如果当事人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并且合议庭认为没有必要开庭审理,根据法律规定,也可以不开庭审理。
行政诉讼中不执行判决书,行政机关是否可以强制执行
履行行政诉讼判决书的义务
一般情况下,当法院作出判决后,负有义务的一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判决书。如果拒绝执行判决书,对方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然而,与民事诉讼不同,在行政诉讼中,如果行政机关胜诉后发现行政相对人不愿意执行判决书,行政机关本身就有权利进行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流程
如果行政诉讼中发现行政相对人不愿意执行判决书,行政机关或第三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也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强制执行。然而,申请强制执行需要遵循以下流程:1、申请:对于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或者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2、法院受理:申请强制执行可能会面临异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院在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如果理由成立,则裁定撤销或改正;如果理由不成立,则裁定驳回。此外,一旦申请了强制执行,将采取以下措施:1、财产扣押、冻结、划拨、变价: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况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等措施。2、收入扣留、提取: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3、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人民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措施。4、财产逾期不履行:如果财产被查封、扣押后,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义务,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进行拍卖。通过以上措施,行政机关可以有效地强制执行行政诉讼判决书,确保判决的有效性和权益的保护。       
 
  
 延伸阅读
 
  
  
    
   -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官庭审行为规范及相关要求 法官在庭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及相关要求。根据《法官行为规范》,法官需要遵守开庭前的准备工作规范,注意出庭时的言行举止,以及庭审中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效率,维护庭审秩序,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 
 	   诉讼的分类 诉讼的不同分类。诉讼是解决纠纷和争议的法律程序,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经济诉讼和行政诉讼。刑事诉讼解决被告人是否犯罪及处罚问题,民事诉讼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经济诉讼专门处理经济案件,行政诉讼则是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处理决定不服时的救济途径。 
- 
 	   行政案件再审立案审查会开庭吗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行政案件裁定、判决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以后,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的裁判,人民法院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实施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照职权采取强制措施,以执行人民法院裁判的法律制度 
- 
 	   行政诉讼当事人在外地的如何处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用传票传唤当事人,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外地的,应当留有必要的在途时间。一般来说,跟行政机关产生纠纷后,就到该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还有就是,法院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 
- 
 	 行政案件延期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 
 	 案子到了法院多长时间开庭
   
- 
 	 行政诉讼二审不开庭审理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