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 > 民事诉讼一审举证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民事诉讼一审举证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时间:2024-02-06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3621
民事诉讼法院进行立案之后,往往会开庭审理,在这时候的审理是属于一审的状态,在诉讼一审的时候原告、被告双方都是需要进行举证,而很多人对于诉讼举证事宜不清楚,民事诉讼一审举证期限是如何规定的?关注手心律师网,了解更多知识。

民事诉讼一审举证期限法律规定

确定举证期限

根据《解释》第九十九条,人民法院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应当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举证期限,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举证期限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确定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对于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的延长

当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补正证据,或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时,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这一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民事诉讼举证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民事诉讼举证时,当事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寻找相关法律文件

当事人应当寻找与自己案件有关的法律文件,确定谁应负举证责任,判断自己是否有必要举证,是否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如果当事人应该举证,就必须尽力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

确保证据真实合法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真实且合法。证据的真实性要求当事人不能为了赢得官司而编造、伪造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否则,不仅注定要输掉官司,情节严重的当事人还可能面临法律追究。证据的合法性主要强调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收集证据时必须使用合法手段。

把握举证中心

当事人在打官司时应当紧紧围绕自己的诉讼请求及陈述的事实进行举证,即把握好举证中心。不应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向法院提供证据,否则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及时提交证据

当事人握有充分确凿的证据,但如果不向法院递交,这些证据就毫无意义。因此,当事人应及时向法院提交证据。在我国尚无关于提交证据的时限规定,因此原则上讲,起诉或答辩时、开庭前、开庭中,甚至二审审理时都可以提交证据。但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当事人最好在庭前交换证据,这样既有利于当事人进行事先准备,又有利于法院迅速结案。

审查对方证据

在开庭审理前审查起诉状或答辩状的机会中,当事人可以审查对方提供的证据,判断其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从而在庭审质证过程中掌握主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

  •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