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简易程序 > 行政诉讼法中简易程序有什么规定

行政诉讼法中简易程序有什么规定

时间:2025-01-17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3707
行政诉讼法作为我国重要的一种法律,在很多时候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在进行简易程序中,对于行政诉讼法的程序规定有什么呢?这就是大家需要了解清楚的问题,才能知道怎么进行处理这个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行政诉讼法中简易程序的规定

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时,如果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具体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如下:
  1. 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
  2. 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
  3. 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
对于除上述规定以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如果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但是,被发回重审或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的审理方式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理,并且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审理效率,快速解决争议。

转为普通程序的裁定

在审理过程中,如果人民法院发现案件不适宜适用简易程序,可以裁定将案件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这样可以确保案件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审查。通过以上规定,行政诉讼法对于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审理方式和转为普通程序的裁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行政案件的审理效率和公正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简易程序延期审理的救济措施

    简易程序延期审理的救济措施。当案件审理期限届满时,如果同意继续简易程序,可申请延长审理期限,但不得超过六个月。若案情复杂,可转为普通程序审理。适用简易程序限于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仅适用于第一审民事案件,必须符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

  • 损害赔偿法律指南:了解您的权益和责任

    如果法院采用普通程序来审理,行政诉讼从立案到判决,一般需要六个月;有特殊情况的,则可以申请延长;如果法院采用简易程序来审理的,需要四十五日,并且不能申请延长审理期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 行政诉讼一审审理期限

    行政诉讼一审审理期限一般是六个月,简易程序审理期限是四十五日。法律规定用不同的审理程序时间限制也不同。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

  • 行政诉讼一审审理期限

      一审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是六个月,一审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是四十五天。  行政诉讼一审审限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是有严格的限定的,从上述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法律要求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的六个月内做出一审判决,当然,一审判决并非就是最终的判决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简易程序
  • 完善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建议有哪些
  • 行政诉讼法中简易程序有什么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