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形式是程序的基础和核心,对于程序的理解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程序形式只解决了程序的表面问题,并不能涵盖程序的全部内容。因此,我们需要对程序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仅从程序形式上讨论和研究程序问题往往效果有限。例如,为什么意大利简易程序的适用导致刑罚减轻三分之一?为什么被告人申请适用简易程序不仅仅是为了迅速审判、减轻诉累,还为了获得与罪刑不相适应的刑罚减轻?为什么美国司法官在轻微犯罪程序中强调被告人的无罪答辩、有罪答辩或者不辩护也不认罪答辩的区别?为什么美国、意大利的简易程序还设立了辩诉交易程序和依当事人的要求适用刑罚程序?这些问题的解答不能仅限于程序形式的比较和分析,还需要通过对整个刑事诉讼的诉讼价值、诉讼原则和制度的把握来完成。
无论在国外还是在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设立和发展都基于程序公正这一诉讼价值。然而,实践表明,一些国家的简易程序在追求诉讼效益的同时,牺牲了程序公正的原则。这导致了程序繁琐、诉讼成本增加、被告人权利过分强调以及犯罪指控成功率下降等问题。相比之下,我国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坚守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益两大诉讼价值的统一。我国的简易程序在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等方面作了合理严格的规定,充分体现了程序公正价值和诉讼效益价值的统一。
美、德、意三国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在程序形式上存在差异,更重要的是在程序实质上存在巨大差异。我国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需要注意这一问题,包括司法实践和立法完善。对于简易程序的理论探讨也应该关注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程序形式和程序实质是相互关联的。在探讨和研究程序问题时,我们应该全面考虑程序的各个方面,使程序形式与程序实质能够统一并协调发展。
《行政处罚法》关于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条件和程序、不服处罚决定的救济途径、罚款收缴制度,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对于边远地区的罚款收缴困难也进行了说明。最后,文章提及法院在判决前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并在查明事实的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时效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相关内容。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保留时间有所不同。同时,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生效时间、内容、罚没款的收缴及救济途径等也做了详细说明。
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特点:1、只适用于刑事案件的第一审程序;2、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必须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无异议;[1] 3、简易程序是对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相对简化;4、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中被告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