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具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第2款、第3款规定的情形:
(1)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情况下,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并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2)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有争议,不即行撤离现场或者当事人自行撤离现场后,经协商未达成协议的。
2. 受伤人员认为伤情轻微,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但对赔偿有争议的情况下。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第1、2款的规定,只要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不论是否是轻微伤,都不能由当事人自行解决,必须报警。然而,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3条的规定,如果造成人员轻微伤,并且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无争议,可以由当事人自行解决,不需要报警。如果对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由公安机关按一般程序处理。如果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只是对赔偿有争议的,适用简易程序处理。
1. 事故现场的处理程序:
对于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第2款、第3款规定的交通事故,当事人不撤离现场的情况下,交通警察应当记录事故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的姓名、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保险凭证号、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信息。记录完成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如果当事人拒不撤离现场,将予以强制撤离。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和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并当场制作简易程序处理事故认定书。
2. 当事人自行撤离现场后,协商赔偿未达成一致意见报警的简易处理程序:
当事人自行撤离现场后,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一致意见并报警的情况下,应当向交通警察提供各方当事人签名的协议书或者交通事故相关文字记录材料。交通警察将进行记录,并由当事人签名。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和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并制作简易程序处理事故认定书。
《行政处罚法》关于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条件和程序、不服处罚决定的救济途径、罚款收缴制度,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对于边远地区的罚款收缴困难也进行了说明。最后,文章提及法院在判决前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并在查明事实的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时效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相关内容。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保留时间有所不同。同时,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生效时间、内容、罚没款的收缴及救济途径等也做了详细说明。
是否需要诊断证明复印件,法律暂无明文规定,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是需要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对仅造成人员轻微伤或者具有本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八项规定情形之一的财产损失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但是有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