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的,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独立的第一审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只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
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
1、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
2、审级:第一审民事案件
3、适用案件
(1)法定适用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
(2)约定适用案件: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即简单案件)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解释第264条:当事人双方约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在开庭前提出。口头提出的,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捺印确认。
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下列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1、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
2、发回重审的;
3、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
4、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
5、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6、第三人起诉请求改变或者撤销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
7、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如何提起民事诉讼简易程序?
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适用简易程序,提交申请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申请书,但是否适用由法院审查决定。
如果在案件审理中一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而另一方也同意的,那么法院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审查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延期审理的救济措施。当案件审理期限届满时,如果同意继续简易程序,可申请延长审理期限,但不得超过六个月。若案情复杂,可转为普通程序审理。适用简易程序限于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仅适用于第一审民事案件,必须符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
民事诉讼程序分类包括第一审普序、简易程序、特别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七种。程序违法的情形包括公开开庭、公开宣判、通知诉讼当事人、公告案件开庭情况、达到公告期限、给被告人最后陈述机会、告知回避权利和在规定期间内出判决等。民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小额诉讼案件时,如果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不适宜的情形包括被告一方下落不明的、发回重审案件等。小额诉讼程序仅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构建我国的消费者小额诉讼制度,必须以简易、迅速、低成本理念为指导,保障当事人的裁判请求权,尤其是保障当事人诉诸司法的权利。因此,为保障小额争议的当事人的裁判请求权,在设计小额诉讼程序时,必须兼顾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小额诉讼程序的简化必须以不侵犯诉讼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