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障仲裁权威、节约诉讼成本的角度出发,法院应当对确实影响事实认定的关键证据进行审查认定。这些关键证据可能是在仲裁裁决作出后出现的,或者由于客观原因当事人在仲裁期间无法收集到的证据。法院在审查这些“新证据”时,应当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如果法院在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后,对关键证据不予审查认定,当事人很可能会重新仲裁或提起诉讼程序。而重新仲裁或诉讼仍然需要对这些证据进行审查认定,这将增加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因此,法院应当在审查关键证据时,避免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诉累和经济负担。
审查程序与诉讼程序有所不同,法院不能为补强证据而主动调查取证。对于主要证据不足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法院应当不予准许。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我国法律规定,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事实及文书可作为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并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在某些法律或当事人约定中,公证是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公证书具有证据、执行和法律上的效力,是特殊的书证,经公证的法律行为法院应确认其效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