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二条规定,当涉及案件外人的利益时,作为必要共同诉讼参与人的案外人有权申请再审。
如果案外人申请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经审理后认为案外人应为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按照第一审程序再审时,应追加案外人为当事人,并作出新的判决。如果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时,经调解无法达成协议,应撤销原判决并发回重审,重审时应追加案外人为当事人。
对于不是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的案外人,人民法院仅审理其对原判决提出的异议部分的合法性,并根据审理情况作出撤销原判决相关判项或者驳回再审请求的判决。如果撤销原判决相关判项,应当告知案外人以及原审当事人可以提起新的诉讼解决相关争议。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时,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时,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会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根据《审判监督程序司法解释》的规定,案外人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所确定的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且无法提起新的诉讼解决争议时,可以向作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这种方式并没有强调案件已经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只有当案外人仅能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所确定的执行标的物主张各种权利,且无法另行诉讼解决时,才能申请再审。
在强制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时,应按照《民事诉讼法》第204条的规定处理。即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后,人民法院在规定的期限内审查发现案外人的异议理由成立,并作出裁定中止对该涉案标的的执行。随后,案外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根据第2款的规定,案外人提出书面异议后,应有执行程序中的裁定为前提。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因与万宝集团广州菲达电器厂等关于无单放货纠纷不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民事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案子。提审期间,菲利公司被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销,最高法院撤销其当事人地位。原审中,菲达厂与艺明公司签订协议,约定出口货物及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