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评审决定,尚未发生法律效力,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7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不服的,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限应从判决书或裁定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算。如果判决书和裁定书不能同时送达当事人,上诉期限应从各自收到判决书或裁定书之次日起算。
对于刑事二审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理由和范围的限制。但是,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加重对被告人的处罚。
对于民事二审案件,二审法院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如果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二审法院不予审查。但是,如果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除外。
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自诉人有权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害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这类自诉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报案、控告、检举不立案侦查,或者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
上诉期限从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2日起计算。在上诉期限内提出的上诉具有法律效力,意味着案件将进行第二审程序。如果超出上诉期限,提出的上诉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一审判决或裁定即告生效。
然而,也存在特殊情况。如果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了上诉期限,在障碍消除后的5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前完成的诉讼活动。是否准许这种申请由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人民法院将裁定驳回申请。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再审的条件,包括再审的主体、客体、决定和期限。再审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客体是确有错误的已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再审决定需由有权组织作出裁定书以决定再审。对于民事、行政案件,再审申请期限为6个月;刑事案件则需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