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提起再审的裁定怎样纠正
法院组成合议庭对终审裁定进行再审时,依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判决,如果原裁定有错误的,应该撤销该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二、哪些判决和裁定不可以申请再审
1、生效的解除婚姻关系判决,不可以申请再审。但是解除婚姻关系判决中,如果对财产分割部分不服,可以根据民诉法第16章规定的程序,申请再审。
3、人民法院作出的大部分裁定,不允许申请再审。但是有四种类型的裁定除外,包括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和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这四种类型的裁定可以申请再审。
4、通过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判,不可以申请再审。
4、对再审判决不服,是否可以申请再审,司法实践中一般区分二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再审维持原审判决,一般情况下不可以再提出再审申请。但是如果再审判决是原审法院作出的,则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另一种情况是再审改判,不服改判结果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但是,如果再审判决是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当事人就没有了再审的机会。
三、民事裁定适用范围
(一)不予受理。这是指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及其他规定,对当事人不条例起诉条件的起诉和属于不予受理的起诉,所作出的裁定。这种裁定由法院在收到当事人起诉状后7天内作出。
(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如果被告对管辖权提出异议,受诉法院应进行审查。审查后,认为异议不成立的,应作出裁定,驳回其异议。异议成立后,则应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
(三)驳回起诉。这是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起诉,经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后,原告又坚持起诉,法院立案后,经进一步审查,再次确认不符合起诉条件所作出的裁定。这种裁定的意义在于否定当事人在诉讼程序意义上的诉权。还有,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发生新的法律事实致使原告起诉的根据丧失,原告未撤诉的,法院也应裁定驳回起诉。
(四)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属于民事诉讼中的应急措施,它不属于实体问题而属于程序方面的问题,目的是为了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应以裁定形式作出。
(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搞通诉。原告起诉后,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前要求撤回起诉,这是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权利,一般来说,经法院审查后,只要合法,都应该允许。允许不允许决定着诉讼程序的终结或继续进行,所以法院应作出裁定。
(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出现了法律规定的中止或者终结诉讼的情形,法院就应作出中止或者终结诉讼程序的裁定。待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法院还应作出恢复诉讼程序的裁定。
不同时机下原告申请撤诉而被告不同意的处理方式。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法院一般会准许撤诉;而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法院宣判之前,如果被告不同意,法院有权不予准许撤诉。具体是否准许需根据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依据进行裁定。
第一审案件的审理公开性问题,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和情况,以及是否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因素,法院会决定采用公开审理或不公开审理的方式。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审理公开性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特殊情况处理。
被告人不在原户籍时,可以申请到居住地法院管辖开庭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处理,不存在再审问题的情形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中没有提出异议、逾期未提出异议或接受受诉后案件审理结束。而存在再审问题的情形主要是法院管辖权裁定错误时对案件实体的判决造成影响,
延期开庭审理的裁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若案件一方申请延期审理且符合法定情形,法院会进行裁定。延期审理的情形包括通知新证人到庭、调取新物证重新鉴定、检察人员发现需补充侦查及申请回避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