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民事诉讼法》,督促程序适用的条件主要包括:
督促程序适用于以金钱或有价证券为标的物的给付之诉。即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支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情况。
在督促程序中,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不能存在其他债务纠纷。只有在不存在其他债务纠纷的情况下,债权人才能申请支付令。
债务人必须能够接收到支付令。如果债务人不在我国领域内,或者下落不明需要通过公告送达,就无法申请支付令。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督促程序的申请由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交支付令申请书开始。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包括:
(1) 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申请人只能要求被申请人支付未付款项,而不能涉及其他债务。例如,甲向乙交付了钢材,但乙未按期支付货款,此时甲与乙之间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甲可以申请支付令。但如果甲在向乙要求货款之前还未交付钢材,就不能申请支付令。
(2) 支付令能够送达给债务人。如果债务人不在我国领域内,或者下落不明需要通过公告送达,就无法申请支付令。
申请支付令时,债权人需要提交申请书,明确请求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数量,并提供相关的事实和证据。事实是指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以及债务人未履行债务的事实。对于提出的事实,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申请书应当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具体哪个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取决于争议法律关系的性质和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例如,如果是因合同关系请求给付金钱,可以向合同履行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
债权人提交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在5日内通知债权人是否受理申请。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为了迅速解决债务争议,人民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仅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和证据,不需要询问债务人或进行开庭审理。经审查后,人民法院认为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应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如果申请不成立,应裁定驳回申请。申请不成立包括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或不合法等情况。
在人民法院发布支付令之前,只有审查了申请人提出的事实和证据,没有接触被申请人,没有让被申请人对申请人的请求进行答辩。为了平等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规定,债务人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可以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应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
支付令失效后,如果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自收到终结督促程序的裁定之日起七日内未向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表明不同意提起诉讼,就视为向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债权人提出支付令申请的时间即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间。
债务人收到人民法院的支付令后,如果认为债权债务关系存在且没有异议,应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清偿债务;如果债务人既不履行支付令又不提出异议,申请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全过程。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材料后立案,若案件事实基本清楚也可选择不开庭审理。开庭程序包括宣布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步骤。当事人可根据裁判文书自动履行或申请执行,也可申请再审。调解
民事诉讼中被告的答辩程序及要点。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后的15日内提交答辩状,答辩内容主要包括辩驳原告的事实和理由、评估原告的诉讼请求、质疑原告证据的充足性以及判断本案责任。被告可根据案件情况灵活答辩。如证据需提交,需在答辩期限内一并提交法庭。在特殊情况
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包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一审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普通程序适用于应在六个月内审结的案件。第二审程序是上诉程序,在法定上诉期间内当事人不服地方判决可提起上诉。上诉状应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审理后根
追加被执行人裁定的送达工作由法院执行的相关内容。裁定与判决的区别在于裁定解决程序性问题,而判决解决实体法律关系。裁定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任何阶段作出,而判决根据实体法,在案件审理最后阶段作出。裁定的适用范围广泛,包括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