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个承兑汇票被公示催告,权利人有权提出异议。如果没有任何异议,公示催告期满后,人民法院将作出除权判决。
公示催告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公开告示,要求不确定的或者不明确的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申报权利,如不申报即丧失其权利的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示催告是为了解决某个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灭失或者其他法律规定事项的权利归属问题。由于票据在背书上可能存在多个转让人和受让人,当票据遭遇盗窃、遗失或者灭失时,真正的权利人很难确认。票据作为一种见票即付的有价证券,银行和其他支付人不能因为有人申请停付挂失就拒绝向持票人支付。因此,盗窃人或拾得人可能成为提取财物的权利人,而真正的权利人反而会丧失其权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合法程序使遗失的票据停止支付,以便人民法院确认权利人,这就是公示催告程序的目的。
公示催告程序适用于以下情况:
举例来说,某公民不慎将支票遗失,他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适用公示催告程序,通过公示的方式催促所有认为自己对该票据享有权利的人申报权利。如果无人申报,人民法院将作出判决,宣告该票据无效,该公民可以根据判决向支付人主张权利。由于人民法院不知道遗失的支票是否属于申请人的,因此,人民法院需要发布公告,询问是否有他人申报权利。为了解决支付人根据票据支付的情况,如果无人申报权利,人民法院还应当判决该票据无效,这样支付人就不能以有无票据为由支付或者拒绝支付,申请人可以根据判决要求支付。
公示催告程序适用于宣告不明的利害关系人对公示催告事项的权利无效。在该程序中,没有特定的相对人,如果相对人是明确的,则应当提起诉讼程序,不得适用公示催告程序。
票据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如果票据遗失、被盗或者灭失,票据的权利则处于不确定状态,权利人无法行使权利,这将影响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转。民事诉讼法设置公示催告程序的目的是使不确定的权利变为确定,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银行结算和市场经济的安全运行。
公示催告止付公告届满期间与票据到期日衔接不连续问题以及撤销除权判决效力诉讼的现实困境。文章指出,票据转让是单方面法律行为,容易出现公告期间届满时票据尚未到期的情况,导致持票人权益受损。关于撤销除权判决效力诉讼的性质,文章对是否需要撤销原除权判决进行了
公示催告结束后的申请判决程序。该程序要求申请主体必须是票据的合法持有人,申请原因必须是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且必须在人民法院受理公示催告申请后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法院决定受理后需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在公示催告程序期间,如票据被转让,转让行
公示催告程序的申请条件和受理过程。申请人必须是原合法票据持有人且票据可背书转让,同时票据必须因被盗、遗失、灭失等原因不由原持有人掌握,相对人不明确,且申请人为票据最后持有人。申请时需提交详细申请书至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法院审查后,符合条件的申请
公示催告这一非诉程序是对票据权利人丢失票据想要行使票据权利的一种救济,实践中,也有一些人利用公示催告对让人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那么,票据公示催告的风险有什么呢? 犯罪分子利用公示催告程序进行诈骗。 第三步,犯罪分子以承兑汇票丢失、被盗或被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