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兑汇票公示催告中的证据如何收集
时间:2024-08-22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有个朋友问关于承兑汇票公示催告中的证据如何收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呢?会不会复杂的吗?其实并不复杂的,有很多的朋友都想要了解关于这方面,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一些方面考虑,那么接下来,小编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承兑汇票公示催告中的证据如何收集?
如何收集承兑汇票公示催告中的证据?
一、失票人的构成要件
根据《规定》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失票人应满足以下两个要件:一是在票据丧失之前是最后持有票据的人;二是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失票原因的人。最后持票人的定义可以进行广泛解释,不仅包括票面上记载姓名或名称的权利人,还包括基于票据权利人意思委托占有的保管人、代收款项人、委托收款的背书人、质权人等,以及通过单纯交付方式受让票据的人。只要能够证明自己是最后合法占有票据的人,就可以成为适格的失票人。由于承兑汇票具有高度的流通性,在票据到期日之前可以进行连续的背书转让。因此,一旦发现票据丢失,最后持票人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向公安机关报案,否则无法证明其确实非出于本意使票据脱离占有。时间性要素的及时性已成为各地法院判断失票人是否善意的关键因素。
二、适格持票人的身份证明
根据票据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持票人可以通过连续的背书来证明其享有汇票权利。连续的背书仅指背书转让形式上的连续性,但在票据记载的前后手之间,还应具有对价关系或原因关系。在汇票买卖中,票据记载的前后手通常不相识,也没有业务往来,票据的受让依赖于中间人的交付。因此,后手持票人除了需要证明与票据交付人之间具有借贷、贸易或其他基础法律关系外,还需要证明中间交付人与票据记载的前手之间具有基础法律关系。这对当事人来说证明的难度较大,需要在交付票据之前索要并保留相关证据。《规定》第四十九条减轻了空白背书持票人的举证责任。换句话说,最后持票人有权自行补记被背书人,该补记行为不要求持票人必须证明与票据前手之间具有实质性的原因关系。一旦要求承兑或付款的持票人是被背书人本人,即可推定为与前手具有对价关系的合法持票人。票据的背书连续性还与签章要素直接相关,只有签章前后衔接才能视为背书连续。因此,在接受票据时,首先要审查法人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签章是否齐全,背书人与被背书人的签章是否前后衔接,签章是否符合票据法的规定。根据票据法第七条的规定,票据上的签章可以是签名、盖章或签名加盖章。一般认为,有效的法人签章必须由单位公章和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私章组成,缺少任何一枚都不能构成有效签章。这是因为立法隐含的理念是,单纯的单位印章无法反映出单位的真实意愿,因为无法确定是由哪个人代表单位行事。因此,只有在加盖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章后,才能明确反映出由谁代表单位签署,才能确保单位具有真实的出票意愿,也才能构成有效签章。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示催告程序法定审理期限
公示催告程序的法定审理期限,包括公示催告的条件、申请程序、公告程序、利害关系人的权利申报以及除权判决的请求。文章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程序,为失票人恢复票据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流程。
-
公示催告程序的程序流程
公示催告程序的流程。持票人如遇到票据丢失或被盗,可向基层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申请人需递交书面申请,内容包括票据主要信息和申请理由。法院受理后将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布公告,催促相关人员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期间不得少于六十日,期间转让票据权利无效
-
承兑公示催告程序的步骤
承兑公示催告程序的步骤。首先在网上下载相关申请书和材料并准备必要的文件,然后前往法院立案。对于转账支票,公告期满一个月后若无除权判决申请,法院将宣布程序终结。对于银行汇票等可转让票据,需缴纳公告费并在法制日报上刊登公告。除权判决后,判决书需再次公告。
-
公示催告的含义与定义
公示催告的定义、性质、适用范围和特点。公示催告是一种民事诉讼程序,旨在保护失票人的票据权利,通过公示方式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该程序适用于可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的案件,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况。其特点包括由申请人启动和进行、采用书面审查和公
-
哪些票据可以办理公示催告
-
申请公示催告的主体
-
凭证挂失的定义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