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及上级法院的相关规定,为了保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执行听证程序被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向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送达执行异议书。
2. 通知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案外人或第三人提供相应证据以支持其主张或理由。
3. 在听证前七日内,执行员传唤、通知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和异议人,告知听证的时间、地点以及听证庭组成人员。
4. 针对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在听证前三日相互交换证据。
5. 由三名执行员组成执行合议庭,其中一人担任主持人。
6. 在听证开始前,主持人核对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异议人或执行参与人的基本情况,并审查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和代理权限。
1. 主持人宣布听证的事由和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告知听证人有权申请回避、主张权利、陈述事实、举证、反驳、辩论,并且必须遵守听证秩序的义务,同时向听证参与人明确提供虚假证据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2. 异议人陈述事实,并提供相关证据。
3. 申请执行人陈述事实,并对异议人、被执行人的陈述提出承认或否认的意见,并提供证据。
4. 被执行人陈述事实,并对异议人的意见提出异议,进行反驳,并提供相关事实和证据。
5. 异议人出示证据,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进行质证;申请执行人出示证据,异议人、被执行人进行质证;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对异议人出示的证据进行质证;异议人对申请人、被执行人、异议人出示的证据进行质证;主持人出示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申请人、被执行人、异议人进行质证。
1. 按照异议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申请执行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被执行人或第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顺序进行发言。
2. 按照发言顺序相互进行辩论。
3. 当听证辩论终结时,根据自愿、公平原则,允许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
合议庭对双方质认的证据进行认证,认定案件事实,并作出处理决定:
1. 对是否应予执行及如何执行作出裁定。
2. 如果执行异议成立,则返还已执行的案外人财产或裁定中止执行;如果执行异议不成立,则裁定驳回执行异议。
3. 如果符合变更、追加条件,则裁定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
执行听证的全部内容应由书记员记录在卷,并在听证参与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失信被执行人在履行义务后是否可以撤销被列名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人民法院应在一定情形下删除失信信息,包括已履行义务、执行完毕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和方法,以及申请执行的期间和相关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离婚协议欠款的追回方式。包括起诉对方履行离婚协议约定、重新分配离婚协议欠款以及法院程序等。当一方违反协议未履行义务时,另一方可通过起诉方式向法院要求履行。另外,双方可协商重新分配欠款方式和金额。法院将受理并展开程序,最终作出判决并强制执行追回欠款。
合伙人的监督权利,包括非执行事务的合伙人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监督,合伙人查阅企业账册的权利以及参与企业重大事务决定的权利。这些权利都是为了确保合伙人能够客观有效地了解并监督企业经营状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