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 > 执行和解能够成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执行和解能够成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时间:2024-06-13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5253
刑事诉讼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

执行和解的法律要求和原则

自愿原则

执行和解的成立必须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完全自愿。自愿意味着当事人的内在真实意愿与行为一致,没有受到对方的威胁、欺诈、利诱或重大误解的影响。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使用非法手段或不正当方式强迫对方达成和解协议,否则和解就不是出于自愿。同时,和解的内容必须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协商确定,不得违反法律、政策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得违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和解协议是不合法的。

执行程序结束前进行

执行和解应当在执行程序结束前进行。在执行程序开始之前,双方当事人就生效法律文书中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的协议并不属于执行和解。执行和解是在执行程序进行中,双方当事人愿意结束执行程序的一种合意。一旦执行程序结束,执行义务人的义务已被强制履行,执行权利人的权利已实现,执行和解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执行和解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前进行。

书面记录

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应当由执行员记入笔录。尽管和解协议并不是在执行人员的干预下达成的,但执行人员有责任将执行过程中的情况记录下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时,执行人员应将协议的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这是和解协议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

执行和解的原则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执行和解制度是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它是执行环节中当事人对实体权利行使处分权的具体体现。和解协议是当事人双方自愿协商,对已生效法律文书实体权利进行处分的结果。因此,和解协议必须完全出于双方当事人的内心自愿,不能受到任何外来的强迫或变相的强迫。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对方当事人,也不能以虚假的承诺来骗取对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否则,在执行中无法达成和解协议,即使达成也可能因基础不牢靠而被推翻,引发新的纠纷,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合法原则

执行和解涉及到当事人对实体权利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权利的处分,因此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虽然和解协议是由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的,但它可能影响到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为了保护这些利益,执行和解必须确立合法原则。合法原则并不要求完全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只要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权益即可。

明确具体内容

执行和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往往会改变原生效法律文书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根据和解协议的内容履行义务能产生终结执行程序的法律后果。因此,和解协议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包括执行标的、履行期限、履行方式、执行主体等方面的变更都应当明确约定。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最终解决纠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 刚成立的公司注销会受到罚款吗?

    公司注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刚成立的公司只要符合注销条件,注销时不会受到罚款。注销前需依法进行公司清算,包括成立清算组、展开清算工作等。清算完成后,公司需前往多个部门或机构办理账户注销,包括社保局、税务局、报纸媒体、工商局等。注销过程复杂,需仔细遵

  • 被执行人的义务

    被执行人的义务与权利。被执行人需全面履行法律文书的义务,包括报告财产情况、接受询问、强制执行或委托执行、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同时,被执行人也享有申请执行人员回避和委托代理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等权利。被执行人可以提出书面异议或提起诉讼。

  • 什么是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保障权利人权利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特定情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

  •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
  • 什么是强制执行
  • 诉讼保全反担保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