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 > 裁判自动履行率如何提高

裁判自动履行率如何提高

时间:2020-05-25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5317

一是释明保全制度,强化权利保障。

在受理案件前和立案阶段,法院应主动向当事人释明保全制度的法律规定及必要性,引导当事人积极查找义务人的财产或者提供行为保全的线索并申请法院进行保全,降低届时履行不能的风险。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法院也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打消义务人逃避履行的侥幸心理,为生效裁判文书能够自动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推行全程调解工作方法,强化矛盾化解。

即在开庭前、庭审过程中、庭审后、裁判文书送达、执行程序中对于有调解可能的案件决不放弃或停止调解工作,绝不草草结案了事。有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当事人无法达成调解意见,但判决后迫于压力又希望法庭主持调解,对于这些案件,办案法官要耐心地做各方当事人的工作,力争做到案结事了。对于涉案金额较小的纠纷,尽可能说服或督促当事人当庭履约,或者在调解意见达成后短时间履约。对于没有当庭履约的当事人,办案人员应主动联系沟通,或施加压力督促其按时履约。对定期或分期履行的案件,引导当事人达成增加违约经济成本的惩罚性条款,或者责令义务人提供履约担保,促使义务人积极履行义务。判决送达后及时沟通当事人,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确保当事人履约。有的当事人碍于面子,不肯直接向对方支付现金的,法院则承担支付中介的义务,转交涉案物品或现金。这样一来减少了当事人以同意调解作为“缓兵之计”的现象,保证前期调解工作成果。

三是宣传法律后果,强化风险提示。

在案件审理完毕后,审判人员要进行释明工作,告知义务人履行期限的截止日、具体的履行内容,重点强调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以及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所面临的问题,形成威慑力,让义务人知晓风险并且积极自动履行。

在司法工作、普法宣传活动中,每名干警要以实际行动突出对公正司法、法律权威的宣传引导,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并接受法律思维框架,以更信任、更崇尚的态度对待法律,增强其自动履行的心理导向。

四是进行履行提示,强化督促机制。

在案件审理完毕后,履行期限届满前,承办法官要对案件履行情况及时进行追踪,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主动通过电话沟通、上门回访等方式,对未履行义务人予以提醒,督促其及时履行,并提示其不履行生效裁判的法律后果和法律风险,形成督促其自动履行的“定时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可撤销被列名吗?

    失信被执行人在履行义务后是否可以撤销被列名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人民法院应在一定情形下删除失信信息,包括已履行义务、执行完毕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和方法,以及申请执行的期间和相关法律规定。

  • 错误执行判决,能获得民事司法赔偿吗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 非独生子女能否单独承担赡养责任

    非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单独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指出子女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对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同时

  • 合伙人的监督权利

    合伙人的监督权利,包括非执行事务的合伙人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监督,合伙人查阅企业账册的权利以及参与企业重大事务决定的权利。这些权利都是为了确保合伙人能够客观有效地了解并监督企业经营状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逾期对房屋产权的执行程序
  • 委托执行的条件及其适用范围
  • 股权转让协议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