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鉴定部门的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人员凭借其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协助调查、分析复杂案情,并给出科学的结论,为案件审理和法庭判决提供正确的依据。
在案件中担任鉴定人的权利包括:
1. 对与自己鉴定有关的案件情况进行了解,例如,进行伤情鉴定的当事人有权要求对纠纷或受伤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并有权查看伤情治疗过程中的资料。
2. 在鉴定的需要下,经法院许可后,有权询问当事人或证人,以协助鉴定工作。
3. 在刑事案件中,如果鉴定人发现鉴定所需的材料不够充分和具体,且缺少必要的条件来支持鉴定结论的给出,有权向有关机关提出补充资料的要求;如果相关单位不能及时提供所需材料,鉴定人有权停止鉴定。
4. 鉴定人有权收取合法规定的费用,并要求提供必要的条件来协助鉴定工作。
作为鉴定人,除了享有权利外,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1. 必须真实、依法地给出鉴定结论,并在涉及隐私等问题时保密。
2. 在法院要求出庭作证时,必须亲自接受有关人员的询问,并说明自己参与鉴定的理由和根据,遵守秩序和纪律,服从审判程序。
3. 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
4. 保守案件秘密。
5. 及时出具鉴定结论。
6. 依法出庭宣读鉴定结论,并回答与鉴定相关的提问。
当同一案件有多个鉴定人共同鉴定时,如果他们的鉴定结论一致,可以共同作出鉴定结论;如果鉴定结论不一致,应当分别作出鉴定结论。人民法院对于不同的鉴定结论,应当综合分析判断,或者重新进行鉴定,对照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
第七条 鉴定人权利:
1. 了解案情,要求委托人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
2. 勘验现场,进行相关的检验,询问与鉴定有关的当事人。必要时,可申请人民法院依据职权采集鉴定材料,决定鉴定方法和处理检材。
3. 自主阐述鉴定观点,与其他鉴定人意见不同时,可不在鉴定文书上署名。
4. 拒绝受理违反法律规定的委托。
第八条 鉴定人义务:
1. 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
2. 保守案件秘密。
3. 及时出具鉴定结论。
4. 依法出庭宣读鉴定结论并回答与鉴定相关的提问。
失信被执行人在履行义务后是否可以撤销被列名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人民法院应在一定情形下删除失信信息,包括已履行义务、执行完毕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和方法,以及申请执行的期间和相关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合伙人的监督权利,包括非执行事务的合伙人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监督,合伙人查阅企业账册的权利以及参与企业重大事务决定的权利。这些权利都是为了确保合伙人能够客观有效地了解并监督企业经营状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仓储合同与仓单的区别。仓储合同是证明仓储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书,不转移货物所有权,只是暂时转移占有权,且保管对象必须是动产。仓单则是象征仓储物品的物权凭证,提货时必须使用。此外,仓储合同的保管人需具备经营资格,且合同为诺成合同,自成立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