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管辖的有效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双方需以书面形式约定,口头协议无效。
2)只能就合同纠纷约定,不能约定其他类型的争议。
3)只能针对第一审法院的管辖进行约定。
4)协议管辖法院的范围只限于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
5)不得变更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
6)协议必须做出确定、单一的选择。如果协议不明确或选择了两个以上可选择的法院管辖,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在仲裁案件中,当事人有时会约定“出现争议,可以提交仲裁机关或者法院解决”等类似的管辖条款,然而这种约定在法律上是无效的。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的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应当是明确的,即仲裁事项或者仲裁机构应当是明确的。即使当时约定不明确,也应当通过后续协商进行补正。如果当事人自始至终未明确仲裁事项或者仲裁机构,那相应的仲裁协议或者仲裁条款应当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最高院有关《仲裁法》的司法解释,如果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该约定也将被认定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必须向法院起诉以解决相应的争议。而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的管辖法院选择,就必须按照法定管辖来确定,这可能导致当事人的权利与其初衷不一致。
然而,如果一方当事人在没有约定仲裁协议或条款的情况下直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并且另一方当事人未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对仲裁管辖提出异议,那么就视为其同意了相应仲裁的管辖。同样地,如果一方当事人在约定仲裁协议或条款的情况下直接向法院起诉,并且法院未发现仲裁协议且另一方当事人未在法院首次开庭前对法院管辖提出异议,那么就视为其放弃了仲裁协议。这两种情形与当事人最初的约定不一致,但是当事人后期的行为导致了其原有权利的丧失。这可能是因为当事人自愿放弃,但更有可能是因为其对相应程序的不了解导致了自身权利的受损。然而,一般当事人不能期望对法律有足够的了解,这正是律师存在的价值所在。
口头买卖合同的管辖确定原则。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管辖地,则以约定为准。如果没有约定,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不同类型的合同,如承揽合同、租赁合同等,其履行地的确定方式也不同。此外,其他如保险合同纠纷、票据纠纷等也有相应的管辖法院确定
失信人员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失信人员通过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无效,涉及较大金额可能构成犯罪。同时,《合同法》规定了一些合同无效的情形。对于失信被执行人,法院可以进行信用惩戒并限制其高消费,包括限制乘坐高档交通工具、高消费场所消费等行为。
非涉外诉讼中的协议管辖条件,包括适用范围、适用案件类型、书面形式、选择范围、确定性和单一性要求以及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协议管辖仅适用于合同纠纷的第一审案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并明确约定管辖法院,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我国关于执行法官回避的决定权的问题。院长一般决定执行法官的回避,但如果执行法官是院长本人,则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包括是当事人或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与当事人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关系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