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案由和执行案由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作用。审理案由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根据诉讼请求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对案件进行基本过程描述的内容。而执行案由则是根据当前适用的法律条款,进行实施和执行的依据。
根据2011年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决定(法〔2011〕41号),对2007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38次会议讨论通过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进行了第一次修正。这一修订的目的是为了正确适用法律,统一确定案由。
修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修订的过程中,还结合了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民事案件案由的规定,可以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民事诉讼的审理和执行工作,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审理案由的准确定义和执行案由的明确规定,有助于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公司被执行期间是否可以更换法人代表的问题。我国法律并未禁止在公司被执行期间进行法人代表的变更,但会受到一定限制。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传唤或拘传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表人等接受调查询问。执行程序的发生需具备特定条件,如具备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且已发
普通债权和罚金的执行顺序以及罚金与罚款的区别。在执行顺序上,当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时,应按照一定顺序执行,普通债权在罚金之前执行。罚金与罚款在性质、决定机关、法律依据和适用对象上存在明显不同。
审理附带民事上诉案件的法律程序。在发现刑事和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均有错误时,应一并改判。在第二审中,若附带民事部分生效但民事部分有错,应按审判监督程序纠正。若刑事部分有错,应指令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一并审理。对于第二审自诉案件,可调解或自行和解,必要
法人和执行董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定义、特点和职责。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承担有限民事债务。而执行董事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设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其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的股东根据其公司类型和出资额度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