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期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判决后,将判决书和执行通知书送到犯罪分子的户口所在地或者常年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在缓刑考验期内,公安机关对被宣告缓刑的罪犯进行考察,并得到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的配合。
对于被缓刑的罪犯,如果他们原来有工作,他们将被要求返回原单位继续工作,或者回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街道、居委会、村委会以及所在单位都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共同管理好缓刑犯。这些单位或者基层组织对犯罪分子的实际表现有所了解,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考察和教育。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两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能少于1年。
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被缓刑的罪犯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违反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
失信人员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失信人员通过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无效,涉及较大金额可能构成犯罪。同时,《合同法》规定了一些合同无效的情形。对于失信被执行人,法院可以进行信用惩戒并限制其高消费,包括限制乘坐高档交通工具、高消费场所消费等行为。
非法处置财产的财产量刑标准以及构成该罪的要素。文中介绍了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的构成、罪责和罪量。包括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等情形,以及情节严重导致的影响。
我国关于执行法官回避的决定权的问题。院长一般决定执行法官的回避,但如果执行法官是院长本人,则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包括是当事人或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与当事人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关系等情况。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刑期较有期徒刑短,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罪犯;而有期徒刑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适用于罪行较重和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