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异议 > 执行终结执行异议

执行终结执行异议

时间:2020-05-25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6429
在执行的过程中,当事人认为执行行为过程中损害到了自身的自身权益,可以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但是如果执行完毕还可以提出执行异议吗?这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地方,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大家讲讲关于执行终结执行异议。

一丶执行完毕还可以提出执行异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二丶对于执行终结的理解

这里,需要将执行完毕与执行终结进行联系性的分析。前面已经说了,一般来说,执行完毕是指执行案件的完毕。执行完毕与执行终结基本同义。《民事诉讼法》有时用执行完毕这一说法,有时用执行终结这一说法,这是一种不太统一的用法。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执行终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该条前五项规定的是不执行的情形,包括了申请人撤回,执行依据撤销,被执行人无财产,三费(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权利人死亡,被执行人困难。这五种不执行的情形,应该是包括了全部不执行和部分不执行两类。如在执行了部分债务后,被执行人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也属于这种情况。而第(六)项即第六种情形则是一种兜底式的规定,即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那么,全部执行了的情况下,执行案件应该结案,这种情形应该在哪个地方进行规定呢?【执行终结】应规定全部执行这一情形。

三丶执行完毕等同执行终结

由此,综合《民事诉讼法》执行编相关条文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执行完毕就可以等同于执行终结。应该确立这样一种看法,就是执行完毕就是执行终结。要明确,《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中的执行完毕,与第二百五十七条中的执行终结,应是同一个意思(执行完毕为某项执行措施完毕除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执行案件国家赔偿的条件和程序

    民事执行案件引发国家赔偿的条件和程序。其中必备要件包括违法行使执行权的行为、存在损害事实、违法执行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等。确认程序则通过执行监督程序或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包括当事人提出异议、上级法院监督等方式。国家赔偿方式包括金钱赔偿、恢复原状和返还财

  • 执行和解后是否需要缴纳执行费用?

    执行和解后是否需要缴纳执行费用以及强制执行的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没有采取执行措施,执行费用不需缴纳,但申请费用需缴纳,并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或由法院决定。强制执行程序包括申请、法院受理、申请复议等步骤,案外人可以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如果理

  • 执行异议的处理方法

    执行异议的处理方法和申请方式。执行异议包括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执行行为提出的异议,以及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的异议。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需提交证据证明执行行为违法,案外人异议可进行书面审查或听证程序审查。对异议处理结果不满,可依法寻求救济。执行异议申请需

  • 执行过程中转让债权债务人有异议的处理方式

    执行过程中转让债权债务的处理方式。在执行期间,债务人不得转让债权,执行当事人是执行依据上写明的权利与义务人。申请执行人转让债权行为并不导致受理人取代其执行地位。同时,讨论了债务人死亡后债务的处理方式,包括遗产分割后清偿债务的顺序和规则。

  • 执行异议的规定
  • 执行移送管辖裁定错误能否撤销
  • 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及措施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